
1.超出尋常。
超出尋常。 唐 韓愈 《新修滕王閣記》:“ 愈 少時,則聞 江 南多臨觀之美,而 滕王閣 獨為第一,有瑰瑋絶特之稱。” 宋 曾鞏 《福州拟貢荔枝狀》:“蓋 建安 貢茶,自 蔡襄 易以小團,而茶之絶特者,始得獻之天子。” 明 李東陽 《四禽圖》詩之一:“人言此物真絶特,同是山禽不同格。”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此魁梧絶特之彥,非 中國 今日所能有。”
“絶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超出尋常”,常用于形容事物或人物具有獨特、卓越的特質。以下從定義、出處及用法展開分析:
“絶特”是一個具有古典色彩的褒義詞,適合描述那些在同類中極為突出、無可比拟的事物或人物。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新修滕王閣記》等原著。
《絶特》是一個日本詞彙,常用來形容某人或某物非常特别、異常出衆。它傳遞着一種超越常規的意味,強調與衆不同、獨特奇特的特質。
《絶特》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糸」和「特」。其中,「糸」表示絲繩,「特」表示特殊;所以拆分後的意思為,具有特殊性的絲繩。
根據部首的數量,分别需要4+12=16個筆畫。
《絶特》的來源相對模糊。它的使用較為常見于日本社交媒體、網絡論壇以及年輕人的口語交流中,可能是源自網絡用語的一種創作。
《絶特》的繁體寫法為「絕特」。
在古時,根據繁簡體系的不同,「絶特」的寫法也有所不同。在繁體漢字中,它的寫法為「絶特」。
1. 這位設計師的作品真是絶特,每一件都令人驚歎。
2. 這是我見過最絶特的餐廳,充滿了奇妙的創意和獨特的氛圍。
3. 她的才藝在同齡人中絕對是絶特的,無人能及。
1. 絕技:具有非常高超技藝的技術。
2. 特殊:與衆不同、獨特。
3. 特色:獨特的特點或特征。
1. 獨特:與衆不同、與他人不同。
2. 異類:與衆不同的一類。
3. 奇特:獨特且不尋常。
1. 普通:普遍、常見的,與特别相對。
2. 平凡:尋常、普通,與非凡相對。
3. 一般:一般的、普通的,與特殊相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