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調曲的意思、平調曲的詳細解釋
平調曲的解釋
(1).樂府《相和歌》的一部。有《長歌行》《短歌行》《猛虎行》《君子行》《燕歌行》《從軍行》等。所用樂器有笙、笛、築、瑟、琴、筝、琵琶七種。 梁啟超 認為,《平調曲》應屬《清商曲》。參閱《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五·平調曲》引 南朝 陳 智匠 《古今樂錄》。
(2).戲曲劇種之一。流行于 浙江 甯海 、 象山 、 三門 等地。傳自 新昌 或 甯波 ,尚無定論。演唱形式為高腔。
詞語分解
- 平的解釋 平 í 不傾斜,無凹凸,像靜止的水面一樣:平地。平面。平原。 均等:平分。平行(妌 )。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與别的東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平列。平局。平輩。 安定、安靜:平安。平服。 治理,鎮壓:平
- 調曲的解釋 演奏樂曲。 宋 歐陽修 《于劉功曹家見楊直講 * 彈琵琶戲作呈聖俞》詩:“嬌兒兩幅青布裙,三腳木牀坐調曲。”
網絡擴展解釋
“平調曲”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與引申義
- 讀音:píng diào qǔ( )
- 原義:指曲調平淡無味,缺乏起伏變化,常用于描述音樂或詩歌的單調性( )。
- 引申義:後擴展為形容文章、演講等内容平淡乏味,缺乏情感和吸引力,可用于批評文學作品或自嘲表達能力( )。
二、樂府音樂分類
- 樂府歸屬:屬于漢樂府《相和歌》的一部,代表曲目包括《長歌行》《短歌行》《猛虎行》《燕歌行》等( )。
- 演奏樂器:使用笙、笛、築、瑟、琴、筝、琵琶七種樂器()。
- 學術争議:梁啟超認為《平調曲》應歸入《清商曲》而非《相和歌》()。
三、地方戲曲劇種
- 流行地區:浙江甯海、象山、三門等地,俗稱“甯海平調”( )。
- 表演形式:采用高腔演唱,傳承來源存在争議(可能源自新昌或甯波)( )。
四、使用場景
- 文學評論:批評文章或演講内容枯燥,如“這篇報告寫得像平調曲,毫無新意”()。
- 自我調侃:用于表達對自己平淡表達的無奈,如“我這人說話就是平調曲,别見怪”()。
如需更完整的釋義,可參考《樂府詩集》或浙江地方戲曲研究資料(來源綜合自-5)。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平調曲》的意思
《平調曲》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直接叙述或歌唱,沒有修飾或變化的曲子。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文風或話語平實、樸實。
拆分部首和筆畫
《平調曲》的拆分部首為立和欠,其中“立”為左邊的部首,表示站立;“欠”為右邊的部首,表示人彎腰。
《平調曲》的總筆畫數為12。
來源
《平調曲》最早出自于《毛詩·召南·平常之什》。古代《毛詩》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其中的《平調曲》指的是古代民間舞蹈曲調簡單、節奏平緩的曲子。
繁體
《平調曲》的繁體字為「平調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平調曲》的漢字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
立字的寫法為「立人」,表示一個人站立的形态。
欠字的寫法為「欠人」,表示一個人彎腰的形态。
例句
他以平調曲的方式叙述了自己的經曆。
這篇文章的寫作風格很平調曲,沒有多餘的修飾。
組詞
平緩、平淡、樸實、簡單、直接
近義詞
樸素、平實、直率、正直、素雅
反義詞
繁複、華麗、浮誇、誇張、絢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