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蚊香。 魯迅 《而已集·再談香港》:“接着又拿起一盒蚊煙香。‘這是什麼?’‘蚊煙香,盒子上不寫着嗎?’我說。” 茅盾 《有志者》四:“無數的蚊子,呐喊着向他進攻。他趕快朝桌子底下一看,原來蚊煙香已經被他自己踏熄了。”參見“ 蚊香 ”。
“蚊煙香”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蚊煙香即傳統蚊香,是一種通過燃燒釋放煙霧來驅趕或殺滅蚊蟲的衛生用品。其名稱由“蚊”“煙”“香”三字組成,分别對應功能(驅蚊)、形态(煙霧)和氣味特征(香氣)。
文學引用
魯迅在《再談香港》中直接提及蚊煙香作為生活物品,茅盾《有志者》則通過“蚊煙香被踏熄”的細節描寫蚊子侵擾的場景,反映該物品在民國時期已廣泛使用。
使用特性
文化關聯
古稱“蚊煙”,宋代《武林舊事》已記載蚊煙作為市售商品,清代《清嘉錄》描述端午燒蚊煙的習俗,體現其在中國民俗中的曆史淵源。
提示:現代驅蚊産品已發展出無煙型,若需了解具體産品類型或安全使用方法,可參考醫療健康類權威來源。
蚊煙香,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室内燃燒的殺蟲劑所散發出的香味。由于蚊煙在使用過程中會釋放出濃烈的氣味,因此人們就将這種味道稱為蚊煙香。
蚊煙香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分:蚊(蟲部,3畫)、煙(火部,8畫)、香(香部,9畫)。
蚊煙香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學作品。在古代,人們使用蚊煙驅趕蚊蟲已有悠久的曆史。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彙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并成為了一種描述室内環境的方式。
蚊煙香的繁體寫法為蚊煙香。
在古時候,蚊煙香的漢字寫法依然是由蚊、煙、香這三個部分組成。具體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結構沒有大的變化。
他點燃了蚊煙,房間裡彌漫着蚊煙香。
蚊香、煙霧、香味、熏香
殺蟲劑、驅蚊劑
清新、芬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