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進退無據的意思、進退無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進退無據的解釋

謂前進後退均無所憑依,處境窘迫。《晉書·禮志上》:“ 劉邵 所執者《禮記》也,夫子、 老聃 巷黨之事,亦《禮記》所言,復違而反之,進退無據。” 宋 陳亮 《酌古論·曹公》:“失其術則雖紛紛戰争,進退無據,卒不免敗亡之禍者, 項籍 是也。”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四》:“詭托於 桀 犬之吠 堯 ,是首鼠兩端,進退無據,實狡黠反覆之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進退無據是一個成語,讀音為jìn tuì wú jù,意為前進和後退都失去了依據,形容處境窘迫、進退兩難。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含義
    指人在行動時缺乏可依據的條件或退路,導緻無論選擇前進還是後退都陷入困境。例如《後漢書·樊英傳》提到“進退無所據矣”,即形容人在面對權責時既無對策又無法逃避的窘境。

  2. 出處
    最早見于《後漢書·樊英傳》,後《晉書·周處傳》進一步引申為“邪正失所,進退無據”,強調人在道德與現實的矛盾中難以抉擇。宋代陳亮在《酌古論》中也以項羽為例,說明缺乏策略會導緻“進退無據”的敗局。

  3. 近義詞與用法
    近義詞包括“進退失據”“進退兩難”等,多用于描述政治、軍事或道德困境。例如清代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批評某些人“首鼠兩端,進退無據”,形容其狡黠反複的品性。

  4. 使用場景
    適用于需要表達行動依據缺失或陷入兩難境地的語境,如決策失誤、道德矛盾或複雜局勢中的被動狀态。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後漢書》《晉書》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進退無據》的意思

《進退無據》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在面對困境或抉擇時,找不到正确的方向或依據,無法決定該如何行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進退無據》這個詞由3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辵”、“進”、“無”,總共有17個筆畫。

來源

《進退無據》最早見于《左傳》中,其中的篇目《僖公十五年》中寫道:“君子進退無(ㄧˊ)害。”“無(ㄧˊ)害”即為“無據”的意思。後來,這個詞經過演變成為現在的成語。

繁體

《進退無據》的繁體字為「進退無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進退無據的寫法可能稍有變化。例如,進字可能會寫作「行」,退字可能會寫作「響」,無字可能會寫作「毋」或「無」,據字可能會寫作「禮」。

例句

他在事業上遇到了重大的困難,陷入了進退無據的境地。

組詞

進退維谷、左右為難、進退兩難

近義詞

進退維谷、左右為難、進退兩難、進退艱難

反義詞

進退自如、得心應手、明辨是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