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礼典的意思、礼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礼典的解释

(1).礼法。《周礼·天官·大宰》:“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晋书·阮籍传》:“ 楷 曰:‘ 阮籍 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北史·张晏之传》:“幼孤,有至性,为母 郑氏 教诲,动依礼典。”

(2).犹礼文。指《周礼》、《仪礼》、《礼记》一类礼书。《后汉书·郑玄传》:“案之礼典,便合传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又蚕蟹鄙谚,貍首淫哇,苟可箴戒,载於礼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礼典"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汉语大辞典》将其界定为"记载礼仪制度的典籍",该词由"礼"与"典"两个语素构成:"礼"指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规范体系,"典"则指具有权威性的文献记录。从《周礼》《仪礼》《礼记》三部儒家经典来看,礼典在先秦时期已形成系统记载宗法制度、祭祀规范、婚丧仪式的文本体系。

中国社科院《古代礼制研究》指出,礼典具有双重属性:既是规范现实礼仪的实操指南,又是承载"礼治"思想的哲学载体。如《礼记·曲礼》所载"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既体现等级制度,又包含维系社会秩序的政治智慧。现代学者王力在《古代汉语》中强调,研究礼典需注意其随着朝代更迭产生的流变,唐代《开元礼》、明代《大明集礼》等典籍,均在继承中发展出符合时代特征的礼仪体系。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礼典"一词在构词法上属于并列式合成词,《辞源》将其训释为"礼法典籍",凸显其作为制度规范与文献载体的双重功能。当代《中华礼仪大辞典》特别指出,礼典不仅包含成文法典,还涵盖渗透于冠婚丧祭等民俗活动中的非成文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礼典”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综合多个权威来源信息:

一、核心释义

  1. 礼法
    指古代社会规范人际关系的礼仪制度与行为准则。

    • 古籍例证:《周礼·天官·大宰》记载“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强调礼典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
    • 历史记载:《晋书·阮籍传》提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体现礼典作为世俗规范的特点。
  2. 礼文(礼书)
    特指《周礼》《仪礼》《礼记》等儒家经典礼学著作。

    • 文献依据: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称“苟可箴戒,载于礼典”,指礼书承载教化功能。
    • 现代应用:如“APEC国礼典藏版”中的“礼典”引申为礼仪文化的象征。

二、延伸信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周礼》《晋书》等文献,或查阅、5、6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傲荡北京条约伯道不辞劳苦柴市超言差争成益陈虑酬直春菇點涴烦散奉书氛焰高翚隔热姑布嶲伟合职候雁胡猜汇报混溟迦逋奬题讲座见贤思齐嫁赀景泰蓝禁廷赆赠浚齐开说老调重弹乐善不倦连章累牍列植笼絷麦屑耄老偏诸起送文书全挂子驱翦羣居穴处如意珠视力表试问四圣索逋贪溺逃之夭夭特表腾步通幽动微豱猪头无母舞雩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