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幕僚;幕友。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二》:“古人長官之待僚幕,真如父子兄弟,絕無崖岸之隔。” 歐陽山 《柳暗花明》一一四:“要是别人掌兵權,你做一名僚幕,那又有什麼意思呢?”
僚幕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指古代地方軍政長官府署中的幕僚群體,即協助主官處理文書、刑名、錢谷等事務的佐理人員。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要素:
職能性質
指輔佐地方軍政長官(如知府、巡撫)的行政團隊,負責文書起草、司法案件、財政稅收等具體事務,屬于非正式編制的輔助官員群體。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第7卷,第1023頁。
曆史背景
源于明清時期的“幕府制度”,常見于州、府、督撫等地方機構。成員多由主官私人聘任,俗稱“師爺”,與正式官僚體系(“職官”)形成互補。
來源:郭建《中國幕府制度變遷研究》(中華書局,2015年),第三章。
二字組合凸顯從屬性和場景特定性,專指地方官署中的非正式行政團隊。
該詞屬曆史用語,現代漢語中僅用于學術讨論或曆史文獻,日常語境已被“幕僚”“參謀團隊”等替代。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817頁。
“僚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解釋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可歸納如下:
“僚幕”指代幕僚或幕友,屬于古代官職體系中的輔助性職務。該詞由“僚”和“幕”組成:
“僚幕”是古代對輔佐官吏或将領的智囊、文書等職位的統稱,強調其從屬性和輔助性。該詞在古籍和現代文學中均有使用,但現代漢語中更常見“幕僚”等替代詞。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或具體用例,可參考《五雜俎》等文獻來源。
闆塊構造說豹胎寶幄拔授被色本數本奏匾柎比事綽楔大喇喇黨羽丹頭的論磴棧邸兵短簿蠹敝繁手豐胙富貴利達稿幹海權黑潭澒耳厚墩兒後防黃松松昏誕堅執不從譏調救患舊金山刻儉立嗣醴液盧駱盲風晦雨門子錢峭坂峭措慶賞騎郵全聲三方山圪落笙詩食租鼠膠嘶風四時八節素士條榦通口豚尾外傷甕聽霞杯陷馬坑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