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慶賞的意思、慶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慶賞的解釋

(1).賞賜。《周禮·地官·族師》:“刑罰慶賞,相及相共。”《韓非子·難勢》:“無慶賞之勸、刑罰之威,釋勢委法, 堯 舜 戶説而人辯之,不能治三家。”《淮南子·時則訓》:“布德施惠,行慶賞,省徭役。”《資治通鑒·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帝方自攬威權,而 質 以少主遇之,政刑慶賞,一不咨稟。”

(2).指節日的歡慶玩賞。《水浒傳》第三三回:“且説這 清風寨 鎮上居民,商量放燈一事,準備慶賞元宵。”《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官家慶賞元宵,我們左右内外,共有二十班。”《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中秋節近,接着忙了幾天節事。到了十五晚上,老夫妻正喜多了兩個媳婦慶賞團圓,偏兒子又不在膝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慶賞(qìng shǎng)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慶”與“賞”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為慶賀與獎賞,常用于表示對功績、喜事的表彰或酬謝。以下從權威詞典及文獻角度分述其釋義與用法:


一、本義解析

  1. 慶賀與犒勞

    “慶”指因吉事而祝賀,“賞”指賜予財物或榮譽。合指通過物質或精神形式表彰功績、慶祝喜事。

    :《禮記·月令》載“慶賜遂行,毋有不當”,指按功行賞需公正。

    來源:《禮記正義》(孔穎達疏)

  2. 古代法律術語

    在律法語境中,“慶賞”與“刑罰”對舉,指通過獎賞引導善行。

    :《漢書·刑法志》言“慶賞以勸善,刑罰以懲惡”,強調賞罰并用的治理原則。

    來源:《漢書》


二、引申與擴展義

  1. 酬謝功績

    特指對軍功、政績的官方嘉獎,如《史記·李将軍列傳》載漢文帝“以慶賞賜天下”,表彰戍邊将士。

    來源:《史記》

  2. 節慶賞賜

    古代逢年節時君主賞賜臣屬,稱為“慶賞”。如《東京夢華錄》記宋代元宵節“禁中歲有慶賞”。

    來源:《東京夢華錄》


三、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慶賞”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仿古語境或特定成語(如“慶賞無厭”),強調“以賞示慶”的儀式感。部分方言保留“慶賞”表“慶賀”之意,如閩南語“慶賞元宵”。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慶”釋為“賀喜”,“賞”釋為“賜予”,複合詞指“慶賀并賞賜”。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列“慶賞”為“慶功行賞”之義,引《韓非子·二柄》“慶賞之謂德”。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慶”本義“行賀人”,“賞”從“貝”與財物相關,佐證詞義本源。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采用經典文獻名稱,讀者可通過權威學術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查閱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慶賞”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賞賜、獎賞
    指對功績或貢獻的表彰與物質獎勵,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韓非子》提到“慶賞之勸”,強調通過獎賞激勵行為。這一含義多用于政治或管理場景,如“刑罰慶賞相濟”體現賞罰分明的治理理念。

  2. 節日的歡慶與玩賞
    指在傳統節日中的慶祝活動,如元宵節賞燈、聚會等。《水浒傳》中“慶賞元宵”即描述節日的熱鬧場景,現代也可引申為對美好事物的共同欣賞。


二、使用場景與例句


三、相關擴展

總結來看,“慶賞”既可指物質或榮譽的獎勵,也可指節日慶典,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用例,可參考《周禮》《韓非子》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半解一知辦事處别屋禀奉狴圄捕搦補阙拾遺不一産後風朝禮癡絶觸瑟出診藂薄帶菌者大一統大有為抵抗定分犯證芬若佛頭龜艨駭殚汗漫遊合消紅泉進秩居稽科學教育影片阃正樂胥連稱寮亮林箐六工離文路徽緑雲茅坑明時旁作前溪虬駕攘卻撒呓掙少弱市會書畫書香人家蘇幙遮桃林苕華統購通欄标題吞鳳晩香鹜行俠輔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