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連名的意思、連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連名的解釋

(1).幾個人在同一文書上聯合簽名,表示共同負責。《漢書·霍光傳》:“羣臣以次上殿,召 昌邑王 伏前聽詔, 光 與羣臣連名奏王。”《宋書·蔡廓傳》:“選案黃紙,録尚書與吏部尚書連名,故 廓 雲‘署紙尾’也。”《娛目醒心編》卷三第二回:“二人依允,便去查明欠數,連名具呈。”

(2).猶齊名。 明 馮夢龍 《情史·情緣·單飛英》:“有 李英 者,本與 春娘 連名,其樂色皆 春娘 教之,常呼為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連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多人聯合署名或共同具名,通常用于正式文書、請願、上書等需要集體表達意見或承擔責任的場合。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将自己的名字并列籤署在同一份文件、文書或信件上,以表示共同的意見、請求、證明或責任。這種行為強調了行動的一緻性和集體的力量。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将“連名”解釋為“聯名”,即“共同具名”。

    來源:《漢語大詞典》亦收錄“連名”,釋義為“聯合署名”。

  2. 結構分析

    • 連:本義指連接、聯合、連續。在這裡表示将多個個體(名字)連接、聚合在一起。
    • 名:指名字、名稱、署名。

      因此,“連名”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将名字連接/聯合起來”,即共同署名。

  3. 使用場景與意義

    “連名”常用于以下情境,并蘊含特定意義:

    • 表達共同訴求:如“連名上書”、“連名請願”,指多人聯合簽名向權威機構(如政府、上級)提出請求、建議或申訴,以增強說服力和影響力。
    • 承擔共同責任:如“連名擔保”、“連名具結”,指多人共同籤署文件,為某事或某人承擔連帶責任。
    • 提供集體證明:如“連名作保”、“連名舉薦”,指多人聯合簽名證明某人品行、能力或事件的真實性。
    • 彰顯集體意志:通過集體署名的方式,體現行動的非個人性和群體的一緻性。

      來源:該詞彙的使用場景在《辭源》、《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中均有體現,常見于曆史文獻和公文記載。

  4. 曆史與演變

    “連名”一詞古已有之,常見于中國古代的奏章、狀紙、契約等正式文書中。例如,官員們可以“連名上奏”皇帝,百姓可以“連名告狀”。它反映了傳統社會中集體行動和連帶責任的一種形式。現代漢語中,“連名”與“聯名”常通用,但“聯名”在現代使用頻率更高。

    來源:《辭源》等曆史語言類工具書對“連名”在古代文書中的應用有詳細記載。

“連名”是一個具有明确行為指向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在于多人聯合署名這一行為本身。它主要用于需要集體表達意見、承擔責任或提供證明的正式場合,體現了行動的集體性和責任的連帶性。其意義和用法在權威漢語詞典中均有清晰界定,并在曆史及現代語境中持續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連名”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其解釋及用法如下:

1.聯合簽名,共同負責

指多人在同一份文書上聯合署名,表示共同承擔責任或表達集體意願。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官方文書或法律文件中。
例:


2.齊名,并列

指與他人在名聲、地位或成就上相當,常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
例:


補充說明

“連”字本身有“連接”“連續”等含義(如“連年”“連坐”),但“連名”特指上述兩種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辭海》或《漢程字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包袱皮兒卑畜倍上筆精擘齧不可須臾離赤丸疇辰酬謝楮條刺文褲凗凒村坊打仗恩甚怨生發誓風證贲露浮沒公元和心紅頂子候教花釀花鑷回改降筆柬寄嬌紅假惺惺浸害盡凈九投沮短巨力孔堂砺帶列光落梅花袤廣麋脯默書悄戚七返丹清涵清秩三平二滿善少神事食妖首露宿知談功天赦天霄同定土蝼違迕陷谏喜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