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陷谏的意思、陷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陷谏的解釋

勇于規勸。《初學記》卷十八引 漢 班固 《白6*虎通》:“陷諫者,義也,言國之害,忘生為君,不避喪身。”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陷谏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陷谏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陷”與“谏”二字組合而成,指臣子以激烈甚至自我犧牲的方式向君主進谏,以期糾正其過失。其核心含義是通過冒死直谏的行為,迫使君主直面錯誤。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義分解

  1. 本義為“墜入”“陷入”,引申為“冒着風險”“置身險境”。在“陷谏”中強調谏言者不顧自身安危的決絕态度。

  2. 指臣子對君主的規勸、批評。《說文解字》釋為“正也”,即以直言糾正過失。

二、完整釋義

陷谏特指古代忠臣以激烈言辭或極端行為(如以死相脅、觸柱流血等)進谏君主的行為。其目的并非“陷害”,而是通過自我犧牲的極端方式喚起君主警醒,屬于古代“屍谏”“死谏”的範疇。如《白虎通義·谏诤》将谏分為五類,其中“陷谏”即“言國之害,忘生為君”,體現以生命為代價的忠誠。

三、曆史語境與權威文獻佐證

  1. 《白虎通義·谏诤》(東漢班固編撰)

    明确将谏诤分為五種:“諷谏”“順谏”“窺谏”“指谏”“陷谏”。其中“陷谏”被定義為:“恻隱發于中,直言國之害,勵志忘生,為君不避喪身。”此記載是“陷谏”一詞的經典出處,強調其忘死直言的本質。

  2. 《漢語大詞典》(權威辭書)

    收錄“陷谏”詞條,釋義為:“謂犯顔直谏,敢于冒風險規勸君主。”指出其核心在于敢于觸怒君主的勇氣。

  3. 王力《古漢語字典》

    在“谏”字條目下注解“陷谏”為“以死谏君”,凸顯其自我犧牲的屬性。

四、與現代概念的區分

需注意“陷谏”與“陷害”無關:“陷”在此非“誣陷”,而是“陷入險境”;“谏”為正向的規勸行為。其本質是臣子以極端方式表達忠誠,而非惡意構陷。

五、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忠烈之臣的行為,如比幹剖心、海瑞備棺上書等典故均屬“陷谏”範疇。現代語境中罕用,但研究曆史、古文時仍需準确理解其舍己為國的悲壯内涵。


參考文獻來源:

  1. 《白虎通義·谏诤》(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3.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
  4.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陷谏”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來源中存在一定差異,但核心解釋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根據多數權威來源(如漢典、初學記),“陷谏”指勇于規勸,尤其強調臣子或下屬不顧個人安危向君主進谏的行為。例如《白虎通》記載:“陷谏者,義也,言國之害,忘生為君,不避喪身”,體現其忠義内涵。

二、詞義辨析

需注意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其解釋為“陷害忠良”,這可能是與其他詞語(如“讒谏”)混淆所緻。從詞源看: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文語境,描述古代忠臣冒死進谏的行為。例如:“魏徵以陷谏聞名,屢次觸怒太宗仍堅持直言。”

四、相關成語

與“谏”相關的詞彙包括:

  1. 從谏如流(君主樂于接受規勸)
  2. 犯顔直谏(冒犯尊長威嚴而進言)
  3. 屍谏(以死勸谏)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參考《白虎通》《初學記》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暗石半價灞上邊封邊鄣璧采不變資本杈枒逞祥螭頭柱赤衛隊抽抽搭搭大祀澄汰疊番嵽霓第序東東西西鵝湖工場手工業皡天上帝橫肉禾生耳花大姐會歸簡辰憍暴蹻跖可心如意略綽口禮度麟經龍疏樓松蔍苴露牙律例眇邈麋台南海神腦殘獰飈契好清盤然如熱亂乳領聖業申析折碗識變師事贳死太宮岧嵽退北椀器丸子無崖小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