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須臾:片刻。片刻也不能離開。形容非常重要。
《禮記·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道之不可須臾離,吾既聞命矣。乃曰‘興亡何代無之’,竟視亡國為應有之事,真是全無心肝。 ★清·吳趼人《新笑史·視亡國為應有之事》
“不可須臾離”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某事物或原則至關重要,片刻都不能離開。以下是詳細解釋:
綜合《禮記》原典及多部詞典解釋(如百度百科),該成語強調事物的極端重要性,適用場景廣泛,但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細節,可參考《禮記》原文或相關文獻。
《不可須臾離》是一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彼此的關系非常密切、不能分離。
它的拆分部首是:一(不)、口(可)、阝(部)和月(刀)。
它的筆畫數目是:4畫(一 + 口) + 2畫(阝) + 6畫(月) = 12畫。
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不可須臾離》一詞來源于《詩經》中的《節南山》篇。繁體字為「不可虛與廢」。
在古時候,它的漢字寫法為「不可須臾離」。
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例如:
我們的友誼是不可須臾離的。
他們的愛情是不可須臾離的。
他們是不可須臾離的夥伴。
可以與《不可須臾離》搭配的詞有:親密、緊密、密不可分。
它的反義詞是「可須臾離」,意味着關系可以暫時分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