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誓的意思、發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誓的解釋

[swear;vow;pledge] 莊嚴地說出表示決心的話

指天發誓

發誓擁護憲法

詳細解釋

莊嚴地表示決心或提出保證。《法苑珠林》卷二十:“ 齊 文宣皇帝 時,有先師統上,家世 涼州 ,年至十三,發誓西行。”《三國志平話》卷中:“弟兄三人曾對天發誓,不求同日生,隻願同日死。”《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六回:“那位 伍大令 初到任時,便發誓每事必躬必親,絶不假手書吏家丁。”《詩刊》1983年第5期:“我暗自發誓:隻要還有口氣,就要使同胞們不再受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發誓”是一個漢語詞彙,指通過語言或行動莊嚴表達決心、承諾或保證的行為。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核心定義
    指用語言(如誓言、誓詞)或行動(如儀式)表達對某事的堅定決心或承諾,通常帶有莊重的情感色彩。例如:“指天發誓要為烈士報仇”。

  2. 詞語結構
    由“發”(表達)和“誓”(諾言)組成動賓結構,強調将誓言外化表達的過程。

二、使用場景

三、文化内涵

在中華文化中,發誓不僅是語言行為,更被視為一種具有約束力的承諾。古人認為違背誓言可能招緻神明懲罰,例如《法苑珠林》記載的立誓西行故事。這種觀念體現了傳統文化對誠信的重視。

四、詞源演變

“誓”字最早見于《說文解字》,解釋為“以言約束”,強調通過語言實現自我約束。現代漢語中,“發誓”與“起誓”“立誓”為同義詞,常用于書面和口語場景。

參考例句:

如需進一步了解英文對應詞(如swear、pledge)或更多文化典故,可查閱及古籍原文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誓(fā shì)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發誓是指以自己的名譽或神明的名義,鄭重地表示将要做某種承諾或保證,以表達自己的決心和誠信。發誓常常作為一種宣誓或誓言的形式,用于确保個人或團體的承諾能夠得到信守。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發》字的拆分部首為“又”,拆分筆畫為5畫;《誓》字的拆分部首為“言”,拆分筆畫為14畫。 來源和繁體 《發誓》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是由“發”和“誓”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其中,“發”字表示發出、宣布的意思;“誓”字表示發誓、宣誓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發”字通常寫作「髮」,“誓”字通常寫作「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以篆書和隸書為代表的古代字體中,“發”字的寫法多種多樣,常常兼有發出、秀發的意思,形狀栩栩如生;“誓”字則以直線和彎曲相結合的形式書寫,寓意堅定而莊重。 例句 1. 我發誓,我會努力完成這個任務。 2. 他發誓要保護家人的安全。 3. 我們要發誓永遠銘記曆史,不讓悲劇重演。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宣誓、宣發、發言、信誓、誓言、毅然 近義詞:起誓、宣誓、許願、諾言、保證、宣言 反義詞:放棄、違背、失信、背棄、反悔、毀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