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imsony] 形容女子嫩紅的臉色
兩頰嬌紅
(1).嫩紅;鮮豔的紅色。 宋 朱敦儒 《阮郎歸》詞:“柳花陌上撚明璫,嬌紅新樣妝。” 清 袁于令 《西樓記·集豔》:“羨殺 金昌 錦繡叢,輕黃淺白雜嬌紅。” 茅盾 《子夜》八:“﹝ 馮雲卿 ﹞站在那一丈見方的天井中對着幾盆嬌紅的杜鵑和一缸金魚出了一會神。”
(2).指花。 宋 晏幾道 《玉樓春》詞:“東風又作無情計,豔粉嬌紅吹滿地。” 清 納蘭性德 《采桑子》詞:“桃花羞作無情死,感激東風,吹落嬌紅,飛入窗間伴懊儂。”《霓裳續譜·西調·春風起吹透香閨》:“縱有那嬌紅嫩蕋,開放林間,任憑那癡心粉蝶,尋花捉對舞翅翩躚。”
“嬌紅”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形容女子臉頰的紅潤
指年輕女性因羞澀、健康或情緒波動時,面頰呈現的嫩紅色。例如:“兩頰嬌紅”。這種用法常見于古典文學和現代描寫中,強調膚色柔美。
指花朵的鮮豔紅色
在詩詞中常用來描述花朵的嫩紅或明豔色澤,如宋代朱敦儒《阮郎歸》中“嬌紅新樣妝”,晏幾道《玉樓春》中“豔粉嬌紅吹滿地”,均以“嬌紅”代指花瓣的絢麗色彩。
“嬌紅”既可具象描述顔色,又能通過文學化表達傳遞情感,是兼具寫實與意境的中文詞彙。
《嬌紅》是一個形容詞詞語,用來形容紅色或粉紅色的色彩鮮豔、明亮而柔和,充滿嬌媚和豔麗的特點。
《嬌紅》這個詞由兩部分組成:娥(女兒)部和纟(糸)部。其中,娥(女兒)部的拼音是é(二聲),纟(糸)部的拼音是sī(一聲)。整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0畫。
《嬌紅》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古典文學作品。它最早出現在白居易的詩歌中,形容女子的美麗嬌豔。後來,這個形容詞逐漸被廣泛運用到描述花朵、顔色等方面。
《嬌紅》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嬌紅」。
在古時候,嬌紅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漢代的《王子昭世書》中,曾以「嬌艷」來寫「嬌紅」。
1. 她的妝容嬌紅欲滴,像一朵盛開的玫瑰花。
2. 那棵桃樹開滿了嬌紅的花朵,美得讓人心醉。
1. 嬌豔:形容花朵、色彩等鮮豔嬌麗。
2. 嬌美:形容女子的容貌或事物的美麗可愛。
3. 嬌柔:形容聲音、姿态或性格的嬌媚和柔美。
1. 絢麗:形容色彩鮮豔繁雜,極富魅力。
2. 豔麗:形容色彩明亮、美麗奪目。
3. 炫目:形容亮眼、耀眼。
蒼白:形容顔色暗淡無光,缺乏生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