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承認過錯或坦白罪行。《唐律疏議·名例·盜詐取人財物首露》:“諸盜詐取人財物而於財主首露者,與經官司自首同。”《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曆元年》:“初, 元昊 反,陰誘屬 羌 為助, 環慶 酋長六百人約與賊為鄉導,後雖首露,猶懷去就。”
關于“首露”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該詞存在兩種主要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承認過錯或坦白罪行(主要見于曆史文獻及法律條文)
首次顯露/出現(現代引申用法)
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例如“首露馬腳”可能指向“初次暴露”,而“向官府首露”則明确指向認罪行為。
首露,是一個成語,意指第一次顯露或展示。該詞的拆分部首為“首”和“露”,部首分别是“首”和“雨”,它們代表了陽光初現于山巅的景象。它的總筆畫數為17,其中“首”部的筆畫數為9,而“露”部的筆畫數為8。
“首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文學家王勃的《滕王閣序》中的名句:“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其中的“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形容了大自然美麗的景色首次顯露出來。
在繁體字中,“首露”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古代人寫漢字時,執行的是“八分法”,即一個字的空間被劃分為上下、左右和四個角,每個部分按照一定的次序填寫筆畫。所以,“首露”在古代的漢字寫法是:
首=下(一)+口(三)+一(二)+去(八)
露=雨(三)+丁(一)+去(八)
以下是使用“首露”的一些例句:
1. 這部電影是他首露導演才華的作品。
2. 比賽剛開始,他就首露利爪,以超高的得分領先。
3. 她遲遲不願首露真容,讓人越發好奇。
“首露”的一些組詞包括:初露、首征、首次、首席、首屆等。
與“首露”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初現”、“初露鋒芒”。
與“首露”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暴露”、“公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