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連衡的意思、連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連衡的解釋

[unite] 即“連橫”。戰國時張儀遊說六國共同侍奉秦國。與“合縱”(合從)相對

外連衡而鬥諸侯。——漢· 賈誼《過秦論》

詳細解釋

(1). 戰國 時 張儀 遊說六國共同事奉 秦國 稱連衡,與 蘇秦 說六國聯合抗 秦 叫合縱相對。《荀子·賦》:“以能合縱,又善連衡。”《史記·秦始皇本紀》:“當是時, 商君 佐之,内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備,外連衡而鬭諸侯。” 明 王錂 《春蕪記·慶壽》:“連衡而後, 嬴秦 肆虐。”

(2).結盟;聯合。《南齊書·張融周颙傳贊》:“務在連衡,不謀銷印。”《隋書·柳莊傳》:“時 梁 之将帥鹹潛請興師,與 尉迥 等為連衡之勢。”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六》:“彼時以京師長隨,連衡成局,有忠於主人者,共排擠之。”

(3).比配;比肩。《晉書·食貨志》:“於是 王君夫 、 武子 、 石崇 等更相誇尚,輿服鼎俎之盛,連衡帝室,布金埒之泉,粉珊瑚之樹。”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興尼寺》:“為君共 堯 舜 連衡,為臣與 伊 臯 等迹。”《周書·蘇綽傳論》:“則 舜 、 禹 、 湯 、 武 之德可連衡矣, 稷 、 契 、 伊 、 呂 之流可比肩矣。”

(4).謂多。《文選·陸機<辯亡論上>》:“謨臣盈室,武将連衡。” 李善 注:“ 包鹹 《論語注》曰:衡,軛也。戎車,武将所駕,故以連衡喻多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連衡”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作為成語,“連衡”由“連”(連接、持續)和“衡”(平衡、協調)組成,形容事物之間連續不斷的連結或相互關聯的狀态。

二、曆史背景下的核心釋義

在戰國時期,“連衡”(也稱“連橫”)是張儀提出的外交策略,主張六國與秦國結盟,共同侍奉秦國,與蘇秦倡導的“合縱”(六國聯合抗秦)形成對立。例如:

《過秦論》中“外連衡而鬥諸侯”即指秦國利用連衡策略分化諸侯。

三、其他引申含義

  1. 結盟或聯合:泛指多方勢力合作,如“外連衡而鬥諸侯”。
  2. 比配、比肩:表示事物或人物間的對等關系。
  3. 數量多:古漢語中可引申為“衆多”之意。

四、與“合縱”的對比

策略 提出者 核心主張 目的
連衡 張儀 六國聯合事秦 瓦解抗秦聯盟
合縱 蘇秦 六國聯合抗秦 對抗秦國擴張

五、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連衡”多用于比喻多方協作或複雜關聯,如“企業連衡發展”等,但使用頻率較低,更多保留在曆史或文學語境中。

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荀子·賦》《過秦論》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連衡

連衡是一個漢字詞,由“連”和“衡”兩個部分組合而成。連、衡均是常用的漢字。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連的部首是辶,衡的部首是行。連的筆畫數為7,衡的筆畫數為8。

來源

連衡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在漢語中,連有“貫穿”、“連接”等含義,衡有“平衡”、“評斷”等含義。在一些特定語境和古代文獻中,連衡可以表示“連續銜接”、“相互關聯”的意思。

繁體

連衡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均為「連衡」。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古代的連衡字形與現代略有差别。其中連字的右邊部分曾寫作「阡」而非現代的「千」,衡字的上部曾寫作「行」而非現代的「争」。

例句

1. 這次的研究報告将連衡起曆史上的兩個重要事件。

2. 在項目規劃中,我們需要将各個部門的工作進行連衡。

組詞

連續、衡量、相關、衡水等。

近義詞

相連、互相關聯、相互銜接等。

反義詞

斷裂、獨立、無關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