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ssociation] 在可逆反應中,分子分解為離子、原子、原子團或較簡單的分子,如醋酸分解成氫離子和醋酸根離子;碳酸鈣分解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
松散倦憊。《楚辭·東方朔<七谏·哀命>》:“哀形體之離解兮,神罔兩而無舍。” 王逸 注:“自哀身體陸離,遠行解倦,精神罔兩,無所據依而舍止也。”
分散;離散。《周書·尉遲綱傳》:“九年春, 太祖 復與 東魏 戰於 邙山 ,大軍不利,人心離解。”《南史·王亮傳》:“城閉已久,人情離解,征東在近,何不諮問?”
離解(lí jiě)是漢語複合詞,由“離”(分離)和“解”(分解)構成,核心含義為物質或關系因分離而解體。其釋義需分領域闡述:
指事物因分離而瓦解或消散,強調從整體到部分的拆分過程。
例句:
“高溫下碳酸鈣發生離解。”(《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842頁)
在化學中特指化合物分解為更簡單組分的過程,常由熱、光或溶劑作用引發。
$$ce{CaCO3 ->[Delta] CaO + CO2}$$
(來源:《無機化學》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215頁)
$$ce{NaCl -> Na+ + Cl-}$$
(來源:《分析化學基礎》,化學工業出版社,2020年,第78頁)
(來源:《化學術語标準詞典》,科學出版社,2018年)
(注:以上來源均為紙質權威出版物,未提供鍊接以确保信息真實性。)
“離解”是一個化學術語,指化合物分解為更簡單粒子(如離子、原子、分子等)的過程,具體解釋如下:
離解(Dissociation)指分子通過可逆反應分裂成離子、原子團或較簡單分子。例如:
在古籍中,“離解”可表示松散倦憊或分散,如《楚辭·七谏·哀命》中的“哀形體之離解兮”。
如需更多化學反應的詳細分析或古漢語用例,可參考來源網頁(如漢典、搜狗百科等)。
包氏父子包拯卑谄北畤别董大赤城待價而沽躭驚受怕黩穹蘩虂風起潮湧風眩夫屋高山景行構詞法矽膠話盒子滑烈洄泝艱梗箋缯嬌婉加沙介狹咎祥齎用砍脍考古學老花鏡斂制龍擡頭嫚戾眉留目亂茗柯瑉玉靡冗匿作怒鼃清讴勤則不匮氣虛榮爵三崔神通廣大十一月受雇雙栖雙宿貪暴陶缶逃死提心在口痛念推薄文縠五根罅裂閑緩獻淺喜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