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葵的意思、凫葵的詳細解釋
凫葵的解釋
莼菜。《詩·魯頌·泮水》“思樂泮水,薄采其茆” 毛 傳:“茆,鳧葵也。”《後漢書·馬融傳》:“桂荏、鳧葵。” 李賢 注:“《爾雅》曰:‘茆,鳧葵。’葉團似蓴,生水中。今俗名水葵。” 唐 錢珝 《江行無題》詩:“自憐非博物,猶未識鳧葵。”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八·莕菜》:“鳧喜食之,故稱鳧葵。”
詞語分解
- 凫的解釋 凫 (鳬) ú 水鳥,俗稱“野鴨”,似鴨,雄的頭部綠色,背部黑褐色,雌的全身黑褐色,常群遊湖泊中,能飛。 同“浮”。 〔凫茈〕古書上指“荸荠”。 同“洑”。 筆畫數:; 部首:幾; 筆順編號:
- 葵的解釋 葵 í 〔向日葵〕一年生草本植物,莖很高,開大黃花,花常朝向太陽,子可食,亦可榨油。簡稱“葵”,如“葵花”,“葵心”。 〔錦葵〕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開淡紫色或白色花,供觀賞。 〔蜀葵〕多年生草
網絡擴展解釋
“凫葵”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進行解釋,具體可分為以下幾類:
1.植物學本義:莼菜(水生植物)
- 基本特征:凫葵是莼菜的别稱,屬于睡蓮科水生植物,葉片圓形浮于水面,莖細長,可食用。古代文獻如《詩經·魯頌》《後漢書》等均記載其生于水中,俗名“水葵”。
- 名稱由來:因野鴨(凫)喜食此草,故稱“凫葵”。中醫典籍《本草圖經》也提到其藥用價值,但現代較少使用。
2.成語中的比喻義:低微的職位或地位
- 構成與象征:成語“凫葵”由“凫草”(水邊野草,象征低賤)和“葵花”(高大花卉,象征高貴)組成,比喻社會地位或職位的高低差異。例如,可形容人身居卑職或身份卑微。
3.其他釋義争議
- 苋菜别名:部分文獻(如)稱凫葵為苋菜的别名,但此說法未得到廣泛支持,可能與地域性稱呼或文獻誤載有關。
- 文學意象:唐詩中常用凫葵表達對自然植物的陌生感,如錢珝《江行無題》中“猶未識凫葵”,暗含學識淺薄的自嘲。
補充說明
- 不同文獻對凫葵的解釋存在差異,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若涉及古代詩文或藥用,通常指莼菜;若為成語或比喻,則側重地位象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凫葵 (fú kuí) 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河鴨草。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幾和艹。凫葵的筆畫數目為13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古漢語中用來指代一種生長在湖泊和河流中的水生植物的名稱。在繁體字中,凫葵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凫葵這個詞的寫法有一些不同。在篆書中,凫葵的字形為幾在上,艹在下。這種寫法體現了凫葵生長在水面上的特點。在隸書和楷書中,凫葵的字形開始變得類似于現代的寫法,并且逐漸演變成了今天我們所熟悉的樣子。
以下是一個使用凫葵的例句:湖泊中的凫葵茂盛生長。
凫葵可以組成其他詞彙,比如凫葵草、凫葵葉等。近義詞可以是水葵,它也是一種水生植物。反義詞可以是陸葵,它指的是生長在陸地上的植物。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