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道教經籍。又名蕊書。 明 王志堅 《表異錄·藝文》:“道書曰蕊簡,佛經曰貝文。”
“蕊簡”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蕊”和“簡”兩部分組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和《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的釋義,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本義溯源
“蕊”指植物花朵中央的雌雄生殖器官,如《廣韻》中注“蕊,草木華(花)心”,引申為事物精華或核心部分;“簡”原指竹片制成的書寫材料,《說文解字》釋為“牒也”,後引申為書信、文書或精簡之意。二者結合可指代以花蕊為意象的精緻簡牍或文書,多見于古代文學比喻。
引申含義
在詩詞中,“蕊簡”常被用作象征性表達。例如宋代文人筆記《雲麓漫鈔》記載,曾有文人以“蕊簡”喻指密信或珍貴文獻,取其“精微而含蓄”的意境。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文學創作,形容細膩雅緻的文字載體。
文化關聯
《中國古典文學意象辭典》提到,“蕊簡”與道教典籍存在潛在聯繫。道教文獻《上清大洞真經》中記載過“玉蕊金簡”一詞,用以描述仙籍秘典,推測“蕊簡”可能由此衍生,指代玄妙典籍或修行記錄。
(參考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7版;中華書局《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國古典文學意象辭典》電子版)
“蕊簡”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和宗教語境。以下為綜合解釋:
指道教經籍,又稱“蕊書”。該詞出自明代王志堅的《表異錄·藝文》,原文記載:“道書曰蕊簡,佛經曰貝文”,說明道教與佛教典籍的雅稱差異。
明代文獻《表異錄·藝文》是最早記錄該詞的典籍,将“蕊簡”與佛教的“貝文”(貝葉經)對舉,突顯宗教典籍的雅稱特色。
與佛教典籍的“貝文”相對應,道教典籍的“蕊簡”可能暗含對自然之道的推崇(如花蕊象征生命本源)。
該詞屬于古代宗教術語,現代使用極少,多見于研究道教文獻或古籍考據場景。如需進一步探讨道教典籍分類,可參考《道藏》相關研究。
飽覽苞亂北門之寄閉骨餅金逼取避色猜鸷蒼勁敕格淳風從孫甥村伴姐躭迷東選獨角仙訛寝鳳奁海晏河清含垢忍污寒雀寒霙宏詞淮渎穢垢堅韌驕行金徽計日利孔磷蝦隆政胪古魯連子落幕拗執弄章椪柑錢粟潛嚴箧中書清馨七十二營圈禁欋槌讓客柔桡儒玄聲如洪鐘遡波踏逐頭緑外币蜿蜷萬事不求人為國為民聞融敦厚五色氣祥晖溪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