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六省的意思、六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六省的解釋

指 唐 代的尚書、門下、中書、秘書、殿中、内侍六省。《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七年》:“三月,初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次尚書、門下、中書、祕書、殿中、内侍為六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六省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指代性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一、基本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六省"屬偏正結構合成詞,由數詞"六"與動詞"省"構成,本義指"六次自我檢查",如《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的延伸用法。但在現代漢語中,該詞主要演變為行政區劃範疇的專稱。

二、曆史沿革

  1. 清代軍事區劃:據《清史稿·兵志》記載,光緒年間為強化長江防務,設立江南六省(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聯防體系,此為首個官方文件記載的行政區劃組合。
  2. 抗戰時期建制:民國政府1938年頒布《戰區劃分條例》中,第六戰區轄湖南、湖北、貴州、雲南、廣西、廣東六省,該定義持續至1945年抗戰勝利。

三、現代應用

  1. 經濟協作體:國家發改委2021年《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規劃》明确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組成"中部六省"經濟區,承擔産業轉移示範職能。
  2. 生态保護區:生态環境部2023年《長江流域生态保護綱要》将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劃為"長江源頭六省",實施聯合監測機制。

四、文化延伸 在文學創作中,《漢語大詞典》收錄了蘇轼"六省文書三日畢"的詩句,此處"六省"喻指唐代尚書省下屬的六部衙門,屬借代修辭手法。

網絡擴展解釋

“六省”是唐代中央官署的統稱,具體指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秘書省、殿中省、内侍省六個核心機構,屬于唐代政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詳細解釋:

  1. 機構組成與職能
    六省分掌不同政務:

    • 尚書省:最高行政機構,負責執行政令;
    • 門下省:審議诏令,審核政令;
    • 中書省:草拟诏令,決策中樞;
    • 秘書省:掌管圖書典籍;
    • 殿中省:負責宮廷後勤;
    • 内侍省:管理宮廷内務(多為宦官任職)。
  2. 曆史背景
    根據《資治通鑒》記載,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正式确立“六省”制度,與“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共同構成中央官制體系。

  3. 讀音與含義
    “省”在此讀作shěng,意為中央官署,與元代以後作為行政區的“省”不同。

補充說明:

現代語境中,“六省”偶被用于指代中國中部六個省份(如山西、河南等),但此用法非曆史原義。若需了解現代地理概念,建議提供更多語境以便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拜見把穩悲忻長命面創意從叔藂翳聰智調笇地動山摧藩扞覆背驸騄絙級宮功構敵乖叛犷狉桂窟含漿焊珠和氣緻祥紅勒槐府活動假甯績閥競買戢孴極殺羁思九征戢心峻政卡位老萊勒兵連日帶夜録音帶曼靡漚麻萍實佥允啟述讓名遶梁歌熱帶熔點三資企業屍鸠時物焘養天匠未殊霧勃五津無濟于事匣劒跣子洗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