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勒兵的意思、勒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勒兵的解釋

(1).治軍,操練或指揮軍隊。《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秦 軍鼓譟勒兵, 武安 屋瓦盡震。”《漢書·武帝紀》:“勒兵十八萬騎,旌旗徑千餘裡,威震 匈奴 。”《陳書·高祖紀》:“﹝ 高祖 ﹞於是勒兵鼓行而進。” 明 屠隆 《綵毫記·誓死不從》:“大王正宜戮力勤王,勒兵讨賊。”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十年二月, 杭州 淪沒,将軍 忠壯公 瑞昌 、副都統 果毅公 傑純 勒兵死守,鏖戰六日夜,卒復省垣。”

(2).猶陳兵。《漢書·隽不疑傳》:“右将軍勒兵闕下,以備非常。” 南朝 陳 徐陵 《為陳武帝作相時與北齊廣陵城主書》:“千百為羣,前後相繼,吾又勒兵按甲,不聽讨捕,若無恐懼,竝應安遠。”《新唐書·越王系傳》:“ 元振 以告 輔國 ,乃相與勒兵 淩霄門 ,迎太子,以難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勒兵”是古代漢語中的軍事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治軍、操練或指揮軍隊
    指對軍隊進行訓練、整頓或實際作戰時的指揮行為。例如《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記載“秦軍鼓譟勒兵,武安屋瓦盡震”,描述秦軍操練時的聲勢。又如《陳書·高祖紀》提到“勒兵鼓行而進”,展現指揮軍隊進攻的場景。

  2. 陳兵(部署軍隊)
    指在特定地點布置軍隊,形成威懾或防禦。如《漢書·武帝紀》載“勒兵十八萬騎,旌旗徑千餘裡”,體現大規模軍隊部署的壯觀場面。南朝徐陵《為陳武帝作相時與北齊廣陵城主書》中“勒兵按甲”也屬此類用法。


二、綜合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等工具書(來源、5)。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勒兵

勒兵,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lè bīng。它是由“勒”和“兵”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的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漢字拆分的規則,可以将“勒”字拆分為“力”和“刂”兩個部首,并且它的總筆畫數為7;而“兵”字則可以拆分為“八”和“刂”兩個部首,總筆畫數為7。

來源

“勒兵”一詞起源于古代戰争時期,原指将士們引導、管理和指揮。後來,它也用來形容對人進行嚴格的約束、控制和管理的意思,可以用于描述各種不同的場景和情境。

繁體

在繁體字中,“勒兵”這個詞的寫法和簡體字保持一緻,沒有出現任何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勒兵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經過演變,形成了一些古字形,比如說“剽”,其中“剽”就是在“刂”下加上“勺”的形狀,而這個字原本在古代也是有“勒兵”的意思。

例句

1. 他的管理方式非常嚴格,總是勒兵嚴明。

2. 在這次訓練中,教官用了很多方法來勒兵士兵們。

組詞

勒兵可以與其他字組合形成不同的詞語,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嚴勒兵器:形容對武器的使用進行嚴格的控制和管理。

2. 勒兵法度:指對部隊的紀律和規定進行約束和管理的法律或規章。

3. 勒兵不許:表示嚴令不許而采取行動。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約束、控制、管理

反義詞:放松、開放、寬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