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熱帶的意思、熱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熱帶的解釋

[the Tropics] 赤道兩側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

熱帶風暴

詳細解釋

赤道兩側南回歸線和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帶稱“熱帶”,也叫“回歸帶”。《中國地理》第一章:“隻有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才能見到太陽直射頭頂的景象,所以這個地區獲得的太陽熱量是全球最多的,形成地球上的熱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熱帶是地理學與氣候學中的核心概念,指地球上位于赤道兩側、南北回歸線之間(約北緯23°26′至南緯23°26′)的廣闊區域。其核心特征與詳細釋義如下:

一、基礎釋義

  1. 地理位置

    熱帶處于地球赤道帶中心,被北回歸線(夏至線)和南回歸線(冬至線)所界定,是太陽直射點常年往複移動的範圍。這一區域占全球總面積約40%,涵蓋南亞、東南亞、非洲中部、南美洲北部及大洋洲島嶼等。

  2. 氣候特征

    熱帶以終年高溫為标志,年均氣溫高于18℃,季節溫差極小(通常不足5℃)。降水呈現顯著差異:

    •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多雨,如亞馬遜盆地、剛果盆地,年降水量常超2000毫米。
    • 熱帶季風氣候:旱雨季分明,如印度半島,雨季降水量占全年80%以上。
    • 熱帶草原氣候:幹濕季交替,如非洲薩赫勒地區,旱季可長達半年。

二、擴展釋義

  1. 生态與人文屬性

    熱帶地區擁有全球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占地球物種50%以上),典型植被包括雨林、季雨林和稀樹草原。農業以水稻、橡膠、咖啡等喜溫作物為主,人口密度較高,文化多樣性顯著。

  2. 氣象學機制

    熱帶氣候受赤道低壓帶(多雨)和副熱帶高壓帶(幹燥)交替控制,疊加信風與季風影響,形成複雜降水模式。太陽輻射年變化小,是地表熱能的主要輸入區。

三、近義辨析

參見: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熱帶”的定義為“赤道兩側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帶” ;

《辭海》(第七版)進一步闡釋其“終年高溫、降水豐沛”的氣候特征及生态意義 。

地理學研究中,熱帶的氣候分型可參考柯本氣候分類系統(如Af、Am、Aw型) 。

網絡擴展解釋

“熱帶”是地理學中描述地球特定區域的概念,其核心定義和特點可歸納如下:

一、地理位置

熱帶位于赤道兩側的南、北回歸線之間,即南北緯23°26′之間的地帶,占全球總面積的39.8%。這一區域因太陽高度角終年較大,能獲得最強烈的陽光照射,形成終年炎熱的氣候特征。

二、氣候特點

  1. 高溫:全年氣溫高且變化幅度小,無明顯四季之分,僅有雨季與幹季或熱季與涼季的差異。
  2. 降水豐富:降雨多而均勻,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可達2000毫米以上,典型如熱帶雨林氣候區。
  3. 晝夜變化:赤道附近終年晝夜等長,越接近回歸線,晝夜長短差異逐漸增大(最大相差約2小時50分)。

三、生态與人文影響

熱帶地區因氣候條件適宜,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如熱帶雨林生态系統,并盛産椰子、橡膠等經濟作物。同時,高溫高濕環境也對人類活動(如農業、建築)産生獨特影響。

四、術語擴展

英文中對應“熱帶”的詞彙包括“Tropics”和“torrid zone”,前者更側重地理範圍,後者曾用于古典天文氣候帶劃分。現代科學語境下兩者已趨同。

反義詞:寒帶。
關聯概念:太陽直射現象(一年兩次直射熱帶内部,一次直射回歸線)。

别人正在浏覽...

把牢丙綸刬刮禅門刬剔城區車戰春蔬打把子導衍大羽箭丢溜多功能煩缪焚稿馮馮宮壇古本合情合理禾莠厚秩徽劇戶均奬藉鹪巢蚊睫驕抗擠訛頭禁限謹裕灸艾分痛救經引足苦箴老臉皮雷打不動陵魚柳翣落湯鷄内八府宰相潛竊陽剽頃代求學求竈頭不如告竈尾權奸升聳水闊山高數碼相機舒新城四六骈俪天冠地屦天女散花鐵杵磨成針推事土阆脫甲穩平溫瑜五禽嬉崄峭閑種協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