絙級的意思、絙級的詳細解釋
絙級的解釋
亦作“絚級”。繩梯。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一》:“峯側有古木一株,其僕禱而登絚級,備窮峻阨,然止達木所,亦未造巔。”
詞語分解
- 絙的解釋 絙 á 緩。 絙 ē 古同“緪”,大繩索:“系以巨絙。” 筆畫數:; 部首:糹; 筆順編號:
- 級的解釋 級 (級) í 層次:石級。拾級而上。 等次:級别。級差(?)。 學校裡學生所在學年的分段:年級。級任。 古代指戰時或用刑斬下的人頭:首級。 量詞,用于台階、樓梯:從一樓到三樓有四十多級台階。 筆畫
專業解析
"絙級"是一個相對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構成該詞的兩個單字“絙”和“級”的本義及古代文獻用例來理解。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古籍文獻的詳細解釋:
-
“絙”的含義:
- 本義指粗大的繩索。《說文解字》未直接收錄“絙”,但《玉篇·糸部》釋為:“絙,大索也。”《漢語大詞典》解釋為:“粗繩索。”
- 引申義為“連接”、“系”。例如,“絙橋”指用繩索連接的橋(索橋),“絙人”指古代拉船、牽纜的役夫。
-
“級”的含義:
- 本義指絲的次第。《說文解字·糸部》:“級,絲次第也。”段玉裁注:“本謂絲之次第,故其字從糸。引申為凡次第之稱。”
- 常用義指台階級、層次。如“石級”、“拾級而上”、“官階品級”。
-
“絙級”的合成含義:
- 結合“絙”(粗大繩索)和“級”(台階、層次)的本義,“絙級”一詞在古代文獻中主要指用繩索連接、懸垂而成的梯級或台階。它特指在險峻之地(如懸崖峭壁)無法開鑿石階時,人們用繩索垂挂下來作為攀爬的梯級。
- 這個含義在古籍中有明确記載。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河水》中描述疏勒附近的山路險阻時寫道:“懸崖之側,立木為表,絙級相承,行人攀援,方得度。” 這裡的“絙級相承”就是指用繩索連接成一級級的梯子供人攀爬。
“絙級”是一個古語詞,其核心意思是用繩索連接、垂挂而成的梯級或台階。它形象地描述了古代在險峻地形上,利用繩索作為攀爬工具所形成的特殊“階梯”。其含義主要源于“絙”的繩索義和“級”的台階、層次義。
引用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 - 對“絙”、“級”單字的釋義。
- 《水經注·河水》(北魏·郦道元著) - 提供了“絙級”一詞在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及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絙級”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詞義:指繩梯,即用繩索結成的梯子,多用于攀登陡峭或高處。例如《徐霞客遊記》中描述其仆人“登絙級”以攀登山峰()。
- 結構:由“絙”(繩索)和“級”(台階、梯級)組成的複合詞,字面含義為“以繩索構成的梯級”。
二、用法與示例
-
古代文獻用例:
明代徐弘祖在《粵西遊日記》中提到:“峯側有古木一株,其僕禱而登絙級,備窮峻阨。”此處“絙級”指借助繩索攀爬險峻山崖的工具()。
-
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僅見于古籍或特定曆史語境。其替代詞如“繩梯”更為常見。
三、補充說明
- 拼音争議:部分資料标注為“zé jí”,但結合更可靠的文獻和構詞邏輯,“絙”應讀作“gēng”,可能因字形相近導緻注音差異。
- 字形變體:亦寫作“絚級”,屬于異體字現象()。
四、總結
“絙級”是古代對繩梯的特定稱謂,常見于描述登山或險峻環境的文本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徐霞客遊記》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鮑氣踣傹博棋骖騑臣隸車照赤春純良釘書匠東湖對窩渎田番佛風讓日烽戍功幹觥録孤清寒事函裝後患歡躍怙強笳寒劫石巾鞲盡入彀中金銅仙人進圖九攻鞠稚開智可矜魁艾昆台廉襜履仁面飾匿伏批禀千頃牌遣使七返還丹情鐘人喊馬嘶散座善祥舍敬奢競繩按十二食石鼓文侍疾衰瘁探詢甜軟投筆從戎外待憲坐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