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haky;unsteady]∶動搖;不穩定
這顆牙活動了
(2) [movable;mobile;flexible]∶不固定;靈活
活動房屋
活動橋
(1).指物體運動。 宋 文天祥 《和蕭秋屋韻》:“星辰活動驚歌笑,風露輕寒敵拍浮。”《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八回:“機件依然活動,隻是舊的太不像了。” 老舍 《離婚》第十五:“南邊的大橋上,來來往往不斷的人馬,像張活動的圖畫。”
(2).靈活;不固定。《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甯》:“那人見 劉官人 手腳活動,便拔步出房。”《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間壁有箇 張大嫂 ,為人甚是活動。”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八:“你别老一把死拿,老闆着臉作事;這年月,那行不通!你也得活動着點,該應酬的應酬,該送禮的别怕花錢!” 柳青 《銅牆鐵壁》第七章:“遊擊隊是活動的,糧站可沒那麼靈便。”如:活動房屋。
(3).動搖。《紅樓夢》第九五回:“見 妙玉 略有活動,便起身拜了幾拜。” 老舍 《四世同堂》二十:“以他的扔過石鎖的手,隻這麼一撩,已撩活動了她的兩個牙,血馬上從口中流出來。” 秦兆陽 《在田野上,前進》第十章:“不光她不反對,連我兄弟家,我老叔家,都叫我說得有個活動意思了呢。”
(4).指言語生動活潑。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骈俪三》:“所病者,層砌堆疊而乏疏暢活動之工。”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骈俪一》:“覺文氣不如 後邨 活動矣。”
(5).活躍;活潑。 茅盾 《虹》三:“剪發的空氣早已在流動,那一天卻突然成為事實。幾個在學生會裡最活動的人首先剪了。” 魯迅 《花邊文學·略論梅蘭芳及其他》上:“看一位不死不活的天女或 林妹妹 ,我想,大多數人是倒不如看一個漂亮活動的村女的。”
(6).指經濟寬裕。《醒世恒言·大樹坡義虎送親》:“﹝ 單裁縫 ﹞因見 韋 家父子本分,手頭活動,況又鄰居,一夫一妻,遂就了這頭親事。” 徐特立 《留法老學生之自述》:“他三十歲後,因家中吃飯的人太多,丢書不教,去學做線香。一家大小都能做線香,比教書活動得多。”
(7).為達到某種目的而從事的行動;從事有目的的行動。 巴金 《家》二五:“他的活動,他的工作,他的志願,他都不讓家裡的人知道。”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五:“第三隊的隊長是 鄭含華 ,先分配到 沙市 、 荊門 一帶,後至 老河口 、 襄陽 、 樊城 以及 巴 東等地活動。”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隻能在少數人當中活動活動。”
(8).指鑽營、說情或行賄。 丁玲 《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二:“他們家裡就沒有種什麼地,他們是靠租子生活,主要的還是靠 錢文貴 能活動。” 沉從文 《主婦集·王謝子弟》:“七爺靜極思動,自以為 天津 有門路,活動很有把握,自告奮勇來 天津 辦理這件事。”
(9).搞不正當的男女關系。《醒世恒言·一文錢小隙造奇冤》:“那 楊氏 三十六歲,貌頗不丑,也肯與人活動。隻為老公利害,隻好背地裡偶一為之,卻不敢明當做事。”
(10).猶輕松。 丁玲 《水》三:“慢慢的講着一些以後的計劃,大家心裡都活動一些起來了。”
“活動”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幾類:
人或物體的運動
指身體或物體的動态行為,例如“站起來活動一下”或“戶外活動”。
英文對應詞包括 activity(行為活動)、exercise(鍛煉)等。
靈活性或非固定狀态
描述物體或人的狀态不固定、可變動,如“活動房屋”“牙齒活動了”。也可形容性格圓融,如“為人甚是活動”(出自《古今小說》)。
有目的的社會行動
指集體或個人的計劃性行為,如“政治活動”“文娛活動”。
在心理學中,活動被定義為“由共同目的聯合起來的社會職能動作總和”,包含目的、動機和動作系統。
負面含義
某些語境下可指鑽營、行賄等非正當行為,如“替他活動活動”(打點關系)。
“活動”既可指具體動作(如運動),也可引申為抽象行為(如社會職能),同時兼具靈活性與目的性。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更多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
活動是一個多義詞,既可以指身體或物體的運動,也可以指社會或個體行動的活動。在不同的語境下,活動可以表示行動、運動、事件、集會、運動會等不同的概念。
活字的部首是氵(三點水),共11個筆畫。
活動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直接,是由活和動兩個字組合而成。在繁體字中,活動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活動的寫法并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與現代簡體字寫法相似。
1. 今天下午,我們學校有一個戶外活動,大家一起去郊外野餐。
2. 明天是體育活動日,我們班将參加一場足球友誼賽。
活動可以作為一個動詞,與其他詞組合形成不同的短語和詞組,例如:
1. 活動會:指為特定目的而召開的會議或集會。
2. 活動策劃:指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進行的規劃或組織。
3. 活動安排:指對活動事項進行合理的安排和布置。
近義詞:運動、行動、運行。
反義詞:靜止、停止、閑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