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陵遲的意思、陵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陵遲的解釋

(1) [smooth slope]∶坡度緩

(2) [decline]∶漸趨衰敗

禮義陵遲

詳細解釋

(1).斜坡緩延。《文子·上仁》:“河以逶迤故能遠,山以陵遲故能高,道以優遊故能化。”《荀子·宥坐》:“三尺之岸,而虛車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 楊倞 注:“陵遲,言丘陵之勢漸慢也。”

(2).敗壞;衰敗。《詩·王風·大車序》:“《大車》,刺 周 大夫也。禮義陵遲,男女淫奔,故陳古以刺今。” 孔穎達 疏:“陵遲,猶陂阤,言禮義廢壞之意也。”《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以故不聞其過,陵遲而至於 二世 ,天下土崩。” 唐 韓愈 《石鼓歌》:“ 周 綱陵遲四海沸, 宣王 憤起揮天戈。” 章炳麟 《文學說例》:“當文學陵遲,躁人喋喋,而欲救以淳質,非此莫由也。”

(3).折磨。《敦煌變文集·漢将王陵變》:“苦見 陵 母不招兒,遂交轉隊苦陵遲。撲枷卧於槍下倒,失聲不覺喚嬌兒。” 宋 洪邁 《夷堅丁志·葉德孚》:“告婆婆,當以錢奉還,願乞命歸鄉,勿陵遲我。”

(4).剮刑。古代一種極殘酷的死刑。《遼史·逆臣傳中·耶律牒蠟》:“ 牒蠟 不降,陵遲而死。”參見“ 淩遲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陵遲”是漢語中的多義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闡釋:

一、刑罰釋義

讀音為“líng chí”,指中國古代一種肢解肢體的酷刑,屬極刑範疇。該刑罰最早見于《遼史·刑法志》,明代《大明律》明确記載為“淩遲處死”。清代法學家沈家本在《曆代刑法考》中描述其“以刀脔割,使受刑者緩慢死亡”,具有震懾犯罪的特殊司法功能。

二、漸變釋義

讀音作“líng chí”,描述事物由盛轉衰的漸進過程。《荀子·宥坐》載“三尺之岸,而虛車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此處喻指山勢漸緩的形态特征。宋代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引申為“禮制陵遲,諸侯恣行”,特指社會制度的逐步崩壞。

網絡擴展解釋

“陵遲”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作為刑罰名稱(主要含義)

指中國古代一種極端殘酷的死刑,即“淩遲”,俗稱“千刀萬剮”。該刑罰通過逐步切割犯人肢體緻其死亡,具有極強的震懾性。據記載:

二、引申含義

  1. 衰敗、沒落
    常見于古籍,描述國家制度或道德秩序的崩塌。例如:

    • 《詩經》中“禮義陵遲”指周朝禮制衰微;
    • 《史記》用“陵遲”形容秦二世時期的社會崩潰。
  2. 拖延、遲緩
    作為成語使用時,表示行動拖延(如“陵遲不決”),由“陵”(遲緩)和“遲”(時間晚)組合而成。

三、其他用法


提示:現代語境中,“陵遲”多指古代酷刑或引申的衰敗義,其他用法已較少見。若需考證具體文獻含義,建議結合上下文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阿母子暗室屋漏暗疏百姓鞭箭徧儛邊饷比佽碧篠長崎帶擋大張撻伐電工學東山意繁華子非此即彼服妖谷根毂碌碌河沖勦捕交工家俗界别棘門旌寵進時繼統涓埃之力拘刷可感寇敵莨莠良友令弟陵居領先露丑黾媒密禀末杪模型墓次攀龍敲搒蹊磴青木香勤則不匮企踵可待省家試新孰誰所遺騰出調序通臂拳退舍無回豁宵金帳潇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