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企踵可待的意思、企踵可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企踵可待的解釋

比喻很快就可以等到。《後漢書·王符傳》:“今使貢士必覈以實,其有小疵,勿彊衣飾,出處默語,各因其方,則 蕭 、 曹 、 周 、 韓 之倫,何足不緻, 吳 、 鄧 、 梁 、 竇 之屬,企踵可待。” 宋 司馬光 《上皇帝疏》:“治平之期,企踵可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企踵可待”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拼音與釋義
拼音:qǐ zhǒng kě dài
釋義:比喻很快就可以等到,多用于形容期待某件事或某種結果即将實現。


二、出處與典故

  1. 最早出處:出自南朝·宋·範晔《後漢書·王符傳》,原文為:“吳、鄧、梁、窦之屬,企踵可待。”
  2. 後世引用:宋代司馬光在《上皇帝疏》中也曾使用該詞,如“治平之期,企踵可待”,進一步擴展了其應用場景。

三、用法與結構


四、例句參考

  1. 古例:“若改革得宜,則太平之世,企踵可待。”
  2. 現代用法:“項目進展順利,成功企踵可待。”

提示:該成語使用頻率較低,需結合語境謹慎使用。若需查看更多曆史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或司馬光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企踵可待》的意思

《企踵可待》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人們等得焦急、迫不及待地企盼某個人或某個事情的到來。

拆分部首和筆畫

《企踵可待》的部首拆分是:企(亻)+踵(足)。

企的筆畫數:12畫。

踵的筆畫數:13畫。

來源與繁體

《企踵可待》來源于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篇》中的一則故事。

它的繁體字是「企踵可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企踵可待》的寫法和現代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朋友們企踵可待,迫不及待地等待着我的生日宴會。

組詞

企盼、企圖、企業。

近義詞

焦急地期望、急切地期待。

反義詞

毫不在乎、漠不關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