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企踵可待的意思、企踵可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企踵可待的解釋

比喻很快就可以等到。《後漢書·王符傳》:“今使貢士必覈以實,其有小疵,勿彊衣飾,出處默語,各因其方,則 蕭 、 曹 、 周 、 韓 之倫,何足不緻, 吳 、 鄧 、 梁 、 竇 之屬,企踵可待。” 宋 司馬光 《上皇帝疏》:“治平之期,企踵可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企踵可待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殷切期盼某事即将實現,含有翹首以待、指日可待之意。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釋義、出處及用法進行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化用自古代文獻中的“企踵”意象:

  1. 《漢書·蕭望之傳》:“天下之士,延頸企踵,争願自效。” 描述賢才渴望效力國家的迫切心情。
  2. 《後漢書·王符傳》:“企踵可以瞻見。” 進一步強化“踮腳遠望”的動作與期待心理的關聯。

後世将“企踵”與“可待”結合,形成固定搭配,突出期盼之事近在眼前的語義。


三、用法與示例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16.
  3. 班固. 《漢書》. 中華書局, 2007.
  4. 範晔. 《後漢書》. 中華書局, 2007.

網絡擴展解釋

“企踵可待”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拼音與釋義
拼音:qǐ zhǒng kě dài
釋義:比喻很快就可以等到,多用于形容期待某件事或某種結果即将實現。


二、出處與典故

  1. 最早出處:出自南朝·宋·範晔《後漢書·王符傳》,原文為:“吳、鄧、梁、窦之屬,企踵可待。”
  2. 後世引用:宋代司馬光在《上皇帝疏》中也曾使用該詞,如“治平之期,企踵可待”,進一步擴展了其應用場景。

三、用法與結構


四、例句參考

  1. 古例:“若改革得宜,則太平之世,企踵可待。”
  2. 現代用法:“項目進展順利,成功企踵可待。”

提示:該成語使用頻率較低,需結合語境謹慎使用。若需查看更多曆史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或司馬光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編訂禱禬雕镂嫡母定據恩牛怨李凡火風雨搖擺附化拊鞠谷鲋歸耕豪民赫羲河源黃秧溷汁活蹦活跳家産箭眼京話京沚九乳卷次老子天下第一梁園雖好,不是久住之鄉煉意蠡城麗飾龍猛軍羅衿密白溟沉暝晦難道說帕羅片晷愆儀啓閉曲謝稔熟軟環境色忤殺剁燒燌勢利眼說不響私窩子宋臈天台條昶挺逸蹄聲痛絶銅駝街脫度違怨文奁莴筍霞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