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家俗的意思、家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家俗的解釋

家庭的傳統、習慣。《晏子春秋·雜上二九》:“ 晏子 曰:‘ 嬰 之家俗:閒處從容不談議,則疏;出不相揚美,入不相削行,則不與通;國事無論,驕士慢知者,則不朝也。此三者,嬰之家俗,今子是無一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家俗”是一個漢語詞語,指家庭内部長期形成的傳統、習慣或行為準則,具體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1. 基本定義
    家俗由“家”(家庭)和“俗”(習俗)組成,強調家庭特有的文化傳承。它包含家庭成員共同遵守的規矩、禮節和價值觀,例如節日祭祀、日常禮儀或教育方式等。

  2. 内容與作用
    家俗通常體現在兩方面:

    • 行為規範:如《晏子春秋》中提到的“閑處從容不談議”“出不相揚美,入不相削行”,即要求言行舉止符合家庭傳統。
    • 文化延續:通過代際傳遞維系家族認同感,例如特定節慶習俗或家風家訓。
  3. 與民俗的區别
    家俗聚焦于家庭層面的微觀文化,而民俗(如婚喪嫁娶、地方節慶)屬于社會群體的宏觀文化。兩者雖有交集,但適用範圍不同。

  4. 現代意義
    隨着社會結構變化,部分傳統家俗逐漸淡化,但核心價值如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等仍被許多家庭保留,成為文化認同的重要紐帶。

家俗是家庭文化的縮影,既反映曆史積澱,也塑造成員的行為模式與精神内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家俗

家俗是指家庭中代代相傳并形成習慣的行為、禮儀、風俗等。它是家庭生活中的一種傳統習俗,反映了家族文化、家庭價值觀以及代際傳承。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家俗的部首是宀(宀是漢字的一個偏旁,表示有關“房屋”或“住宅”的意思)。它由宀部和廣部組成,宀部在左邊,廣部在右邊。

家俗的拆分筆畫是13畫。

來源和繁體

《家俗》一詞源自于中國古代文獻,在《契俗》、《通俗》中有所涉及,始見于南朝梁·劉孝綽的《南史·列傳》:“茲軌家俗,載稱發明,莫詳始起。”

家俗的繁體字為「 家俗 」。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家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一種古代寫法為「 家 俗 」,表示“家庭中的習俗”。另一種古代寫法為「 茷 俗 」,表示家庭禮儀、風俗,也指祖先傳下來的傳統。

例句

1. 她秉承家俗,每年春節必須全家團聚共度。

2. 我們家族世代相傳家俗,尊敬長輩是我們的傳統。

組詞

家庭、家族、家風、家訓

近義詞

家風、家規、家訓

反義詞

外俗、異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