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張撻伐的意思、大張撻伐的詳細解釋
大張撻伐的解釋
[attack on a grand scale] 大規劃地攻擊讨伐,也指對人進行攻擊、聲讨
詳細解釋
(1).大規模地用兵征讨。《痛史》第十九回:“ 阿剌罕 奏道:‘臣以為 日本 遠在海外,不易伐……如果陛下必要大張撻伐,以示天威,則當多派士兵,以期必勝。’”
(2).指進行猛烈抨擊或聲讨。《十月》1981年第3期:“明明是一件好事,為什麼有的人……還極不滿意,大張撻伐呢?”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撻伐的解釋 原指迅速讨伐,後來泛指征讨撻彼殷武,奮伐 荊楚。;;《詩;商頌;殷武》大張撻伐詳細解釋.《詩·商頌·殷武》:“撻彼 殷武 ,奮伐 荊楚 。” 毛 傳:“撻,疾意也。”原意為迅速攻伐,後撻伐連用,為征
網絡擴展解釋
“大張撻伐”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dà zhāng tà fá(注意“撻”讀tà,非dá)
- 釋義:指大規模地攻擊或聲讨,既可用于實際武力征伐,也可比喻對人或事進行猛烈抨擊。
二、出處與演變
- 最早來源:出自《詩經·商頌·殷武》中的“撻彼殷武,奮伐荊楚”,原指商王武丁征讨楚國。
- 後世引用:明代範景文《送鹿伯順年兄》中“王師張撻伐,四處大征兵”,以及清代曾樸《孽海花》中“我國若不~,一奮神威……他那裡肯甘心就範呢!”均沿用此意。
三、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常見于書面語。
- 應用場景:
- 軍事行動:如“大張撻伐,平定叛亂”。
- 輿論批判:如“媒體對腐敗現象大張撻伐”。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口誅筆伐、大力聲讨、大動幹戈。
- 反義詞:和平共處、息事甯人。
五、注意事項
- 易錯讀音:“撻”常被誤讀為dá,正确讀音為tà。
- 語境區分:現代多用于抽象意義的批判,而非實際戰争(如國際關系、社會事件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詩經》原文或《孽海花》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張撻伐
大張撻伐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指大力撻打、嚴厲讨伐。下面來分析一下這個詞的構成。
部首和筆畫:
- 大:由一豎而成,部首是大部,總共一筆;
- 張:由一橫和一豎組成,部首是弓部,總共二筆;
- 撻:由手部和水部組成,總共六筆;
- 伐:由人部和木部組成,總共十一筆。
來源:
這個詞最初出現在《列子·天瑞》一篇文章中,用來描述人們對待邪惡勢力的态度。
繁體:
繁體字是「大張撻伐」。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大」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它由三橫并列而成,形狀像個立體的砧石;「張」字的寫法是由一豎和兩撇組成,看起來像個拉弓的人。
例句:
他們對邪惡勢力大張撻伐,不留絲毫餘地。
組詞:
大訓、大肆、大敗等。
近義詞:
大力揪打、嚴厲斥責。
反義詞:
輕描淡寫、姑息縱容。
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到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