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鄰伍的意思、鄰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鄰伍的解釋

鄰居。《漢書·王莽傳下》:“閉門自守,又坐鄰伍鑄錢挾銅,姦吏因以愁民。” 唐 張謂 《代北州老翁答》詩:“盡将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土。” 宋 陳造 《泊慈湖北岸》詩:“漁翁家葦間,蝸舍無鄰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鄰伍"是一個源自古代戶籍與治安管理制度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相鄰的住戶或人家組成的基層單位。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鄰"

    本義指靠近、附近的人家。《說文解字》釋:"鄰,五家為鄰",即五戶為一鄰,是古代基層行政單位。

  2. "伍"

    原為軍隊編制(五人為伍),引申為戶籍單位。《周禮·地官》載:"五家為伍,伍有長",指五戶組成的互助組織。

  3. 合成詞"鄰伍"

    強調相鄰住戶構成的群體,兼具地理鄰近性與制度關聯性,常見于戶籍管理、治安聯防等語境。


二、曆史制度中的定義

秦漢時期推行"什伍制度",以"五家為伍,十家為什"(《漢書·刑法志》),"鄰伍"即指同一"伍"内的五戶居民,需相互監督、連坐擔責。例如:

《史記·商君列傳》:"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

此處"什伍"即包含"鄰伍"單元,體現其法律連帶責任屬性。


三、現代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中,"鄰伍"仍保留"相鄰住戶"的含義,但脫離古代戶籍強制關聯,更側重地域鄰近性。例如:

"火災發生時,鄰伍紛紛相助。"(《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此時詞義中性,強調鄰裡互助關系。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

    定義:"古代民戶編制單位。亦指鄰居,鄰裡。"(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2. 《中國古代制度史》

    詳述什伍制度中"鄰伍"的治安職能(人民出版社,2005)。

  3. 《周禮·地官·大司徒》

    載:"五家為比,十家為聯……使之相保相受。"(中華書局點校本)。


"鄰伍"是由古代戶籍制度衍生的複合詞,既指特定數量的相鄰住戶,亦承載互助監督的社會功能,其詞義演變反映中國基層治理的曆史脈絡。

網絡擴展解釋

“鄰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鄰伍(拼音:lín wǔ)指鄰居,尤其指古代以五家為單位的相鄰住戶,後泛指居住相近的人家。


詳細解析

  1. 詞源與演變

    • 古代以五家為一“鄰”,五家為一“伍”,合稱“鄰伍”,是戶籍管理的基層單位(如《漢書·王莽傳下》提到“閉門自守,又坐鄰伍鑄錢挾銅”)。後來逐漸演變為泛指鄰居。
    • 宋代陳造在《泊慈湖北岸》詩中寫道:“漁翁家葦間,蝸舍無鄰伍”,體現了該詞在文學中的使用。
  2. 現代含義
    現代語境中,“鄰伍”不再局限于五家編制,而是強調鄰裡間的互助關系,如唐代張謂《代北州老翁答》中“盡将田宅借鄰伍”的描寫。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戶籍制度或詩詞用例,可參考《漢書》及宋代詩詞集。

别人正在浏覽...

百舉百全百五日碑首膘息撥損步犁恻凄逞祥魑魅罔兩舂揄黜逐大道曲凍草鬥釘讀山海經番蕉閥閲風虎雲龍墳起焚爇宮垣關付古北口海口函軸豪氣元龍遑暇隳形監考勦合節支踖蹐戟節靜俗圈肥開玩笑科懲老年間冽風離立龍台觀律諷念記平早蕲笛青盲人間天上喪仆喪志三蜀唼啑賞賀順褶帖妥廳頭梧丘之首象膽小半仗哓喋枭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