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百舉百全的意思、百舉百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百舉百全的解釋

做一百件事,成功一百件。謂辦事萬無一失。《三國志·魏志·郭嘉傳》:“夫智者審于量主,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晉書·慕容德載記》:“聖人相時而動,百舉百全。”《三國志·吳志·周鲂傳》:“ 魴 生在 江 淮 ,長於時事,見其便利,百舉百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百舉百全”是一個古代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釋義

指每次行動都能成功完成,形容做事得心應手、效果顯著,幾乎萬無一失。其中“百”表示多次,“舉”指行動,“全”意為圓滿達成。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郭嘉傳》。謀士郭嘉評價袁紹時提到:“夫智者審于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意為聰明人會選擇明主,從而事事成功。後《晉書·慕容德載記》也引用此語:“聖人相時而動,百舉百全。”。


結構與用法


例句與延伸


權威參考

更多信息可查看漢典、三國志原文及晉書相關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百舉百全》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一個人能夠應對各種情況,能夠處理各種事務,十分全面和全能。 拆分部首和筆畫:《百舉百全》的部首是“白”和“蔔”,總共12個筆畫。 來源:《百舉百全》是從《論語·學而》中的一句話“百舉百全”演變而來的。原句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友來遠方,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中“百舉百全”作為“人不知而不愠”之一,後來被單獨引用,逐漸成為獨立的成語。 繁體:《百舉百全》的繁體寫法為《百舉百全》。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舉”字曾寫作“舉”,而“全”字則保持了現在的寫法,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他是一個百舉百全的人,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都能應付自如。 組詞:百舉百全人才、全面發展、全能運動員 近義詞:萬事俱備、無所不能、多才多藝 反義詞:一事無成、一知半解、鞍前馬後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