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凍草的意思、凍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凍草的解釋

(1).使草受凍。 唐 陸龜蒙 《早春雪中作吳體寄襲美》詩:“迎春避臘不肯下,欺花凍草還飄然。”

(2).指經冬未死的草。 清 唐孫華 《癸未元日三疊隨庵韻》:“蟄久寒蟲将出戶,臘過凍草漸逢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凍草”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使草受凍
    指寒冷天氣導緻草木被凍結,常用來描繪冬季的蕭瑟景象。例如唐代詩人陸龜蒙在《早春雪中作吳體寄襲美》中寫道:“迎春避臘不肯下,欺花凍草還飄然”,通過“凍草”強化了早春寒意未消的意境。

  2. 經冬未死的草
    指在冬季嚴寒中依然存活、未被完全凍死的草。清代唐孫華《癸未元日三疊隨庵韻》中“蟄久寒蟲将出戶,臘過凍草漸逢辰”,即用此意表達冬去春來的過渡狀态。

二、使用說明

需注意,部分資料(如)将其誤标為“成語”,但權威辭書(如漢典)及文獻均以普通詞語收錄。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凍草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其中,“凍”是一個表示冰凍、結冰的動詞,讀音為“dòng”。它由冫(寫作凵)和東(讀音dōng)兩個部首組成,冫表示冰,東表示指向東方。在寫作時,凍草的“凍”字複雜,由13個筆畫組成。而“草”是一個表示草本植物的名詞,讀音為“cǎo”。它由艹和林兩個部首組成,艹表示草,林表示像密集的樹木一樣。在寫作時,“草”字有8個筆畫。 凍草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用法。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以“凍”字為例,古代的寫法更加複雜,由20個筆畫組成。而古代的“草”字則有10個筆畫。這種古代漢字寫法經過演變和規範化,最終形成了現代漢字的書寫方式。 由于凍草一詞是漢字的複合詞,所以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略有不同。在繁體中,凍草的“凍”字仍然由13個筆畫組成,而“草”字由9個筆畫組成。 凍草這個詞在句子中的使用相對較少,但可以用來形容被冰凍或結冰的草地。例如,“凍草上的霜花映照着清晨的陽光”,這句話描述了草地上結了霜的景象。這裡的凍草指的是被凍結的草地。 除了凍草,還有一些類似的詞彙可以用來描述結冰的草地,例如“冰草”或者“凍原”。這些詞語都可以用來加強句子的描寫效果。 與凍草相反的詞彙可以是“綠草”,它表示草地上生長蔥綠的草。這是因為在草地沒有被冰凍或結冰的情況下,草地上的草呈現出綠色。 總之,凍草是一個描述被冰凍或結冰的草地的詞語。它由“凍”和“草”兩個漢字組成,讀音分别為“dòng”和“cǎo”。凍草的寫法和部首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現在的寫法相對簡化。凍草一詞在句子中使用較少,但可以通過其他類似詞彙來描述相同的情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