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烈操的意思、烈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烈操的解釋

堅貞的節操。《北史·列女傳·魏溥妻房氏》:“﹝ 魏溥 妻 房氏 ﹞幼有烈操…… 溥 卒,及将大歛, 房氏 操刀割左耳,投之棺中,仍曰:‘鬼神有知,相期泉壤。’流血滂然,助喪者哀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烈操”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烈”和“操”組合而成,主要用以形容人(尤其古代多指女性)堅貞不屈、剛烈正直的節操或品行。其核心含義在于強調道德品質上的剛強與堅守,常與貞節、氣節相關。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解析:

一、語義解析

  1. “烈”的含義

    • 本義:指火勢猛,引申為剛直、強毅、為正義而死難。《說文解字》釋“烈”為“火猛也”,後衍生出光明、顯赫、嚴酷、功業等義項。在道德層面,“烈”特指剛正不阿、甯死不屈的氣節,如“烈士”“烈女”。
    • 在“烈操”中的體現:強調品行的剛烈、堅貞、不可動搖,尤其在面臨壓力或誘惑時表現出的無畏精神。
  2. “操”的含義

    • 本義:持握,引申為掌握、控制、行為、品行。《說文解字》釋“操”為“把持也”。在道德語境中,“操”指操守、節操、品德,即一貫堅持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
    • 在“烈操”中的體現:指高尚的、堅定的道德操守,尤指在逆境中堅守原則的行為準則。
  3. “烈操”的合成義

    結合二者,“烈操”指剛烈正直、堅貞不渝的節操,常特指女性在貞節、忠誠等方面表現出的極端剛毅與自我犧牲精神(尤其在封建禮教背景下),後也泛指任何人(不分性别)在道義上表現出的不屈品格。

二、曆史語境與典型用例

“烈操”一詞多見于古籍,尤其用于表彰女性的貞烈行為:

三、現代語義與使用

在現代漢語中,“烈操”一詞使用頻率較低,屬書面語或曆史語境詞彙:


權威參考來源說明(因無可靠網絡來源直接提供“烈操”釋義,以下為相關辭書及研究依據):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收錄“烈操”詞條,釋義為“剛烈的操守”。
  2. 《辭源(修訂本)》:對“烈”“操”分項釋義,其合成義與古籍用例相符。
  3. 《中國倫理思想史》(朱贻庭著):分析“貞烈觀”時提及“烈操”的社會文化背景(參考章節:封建禮教與女性道德)。
  4. 《列女傳校注》(張濤譯注):通過古代女性傳記實例闡釋“烈操”的具體表現。

注:現代詞典釋義建議優先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現代漢語詞典》(雖後者未單列詞條,但可通過“烈”“操”複合義理解)。學術引用需結合古籍原文及權威史學、倫理學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

“烈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堅貞的節操,多用于形容女性在逆境中堅守貞潔與道德的高尚品格。以下為詳細解析:


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烈操”由“烈”與“操”組合而成:

    • 烈:本義為剛直、壯烈,引申為堅定不移、甯死不屈的精神,如“壯烈”“烈士”。
    • 操:指操守、節操,即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
      合稱“烈操”,特指在極端境遇下堅守貞節或道德原則的行為,常見于古代對女性貞烈的稱頌。
  2. 文獻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北史·列女傳》中的典故:北魏時期,魏溥之妻房氏在丈夫去世後,為表忠貞不渝,割左耳投入棺中,并言“鬼神有知,相期泉壤”。這一行為被視為“烈操”的典型範例。

  3. 語境用法

    • 古代多用于表彰女性守節、殉夫等極端貞烈行為,帶有儒家倫理色彩。
    • 現代語境中,因價值觀變遷,該詞使用頻率降低,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典故或詞語演變,可參考《北史》等曆史文獻,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愛民如子凹面鐘白旃褓姆吧兒狗餔饷攙擠程隸沖猋芳烈返來複去飯牛屠狗飛鷹奔犬鳳皇來儀風舉浮勒感革感今惟昔鼓楫橫眉瞪眼華羅庚緩歌行交鬥郊桑饑罷解馬驚群動衆進趨舊瓶裝新酒居國可口可樂寬怠來翰罱泥牢彘冷霜晾墒連葉療護镂本暮鼓晨鐘鬧僵剽摘欠申晴牕日新月著塞垣申守失寝史遺宋儒穗軸踏歌詞投杼之疑罔措望諸仙逝下水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