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楫的意思、鼓楫的詳細解釋
鼓楫的解釋
亦作“ 鼓檝 ”。劃槳;劃船。《後漢書·張禹傳》:“﹝ 張禹 ﹞遂鼓楫而過。” 唐 薛據 《泊震澤口》詩:“歌竟鼓楫去,三江多客愁。” 明 劉基 《魚樂軒記》:“鮫人蜑夫,鼓檝生風。”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急呼舟人鼓檝,一夜追及其父兄。”
詞語分解
- 鼓的解釋 鼓 ǔ 打擊樂器,圓柱形,中空,兩頭蒙皮:鼓樂(?)。鼓角(僶 )。大鼓。 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擊或拍打使發出聲音:鼓吹。鼓噪。 發動,使振作起來:鼓勵。鼓動。鼓舞。一鼓作氣。 高
- 楫的解釋 楫 í 劃船用具:舟楫。楫師(船工)。中流擊楫。 古同“輯”,聚集。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鼓楫”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ǔ jí(注音:ㄍㄨˇ ㄐㄧˊ),字面含義為劃槳、劃船。以下是詳細解釋:
1.字義分解
- 鼓:本義為擊打樂器,引申為“擊打、振動”的動作。在“鼓楫”中,表示用力搖動船槳。
- 楫:指船槳,如《詩經》中“桧楫松舟”的“楫”即為此意。組合後,“鼓楫”指通過劃動船槳使船前行。
2.古籍用例
- 《後漢書·張禹傳》:“遂鼓楫而過”,描述劃船渡水的場景。
- 唐代薛據《泊震澤口》:“歌竟鼓楫去,三江多客愁”,通過劃船動作烘托旅途愁緒。
- 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急呼舟人鼓檝”,說明該詞也寫作“鼓檝”,屬異體字。
3.文學與擴展含義
- 除字面意義外,古詩文中常借“鼓楫”表達遠行、漂泊的意境,或象征人生奮進的姿态(如“中流鼓楫”的壯志)。
4.現代用法
-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詩詞創作,口語中多用“劃船”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後漢書》、唐宋詩詞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賬號額度使用完畢,請更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