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異枝之葉連生。舊時以為吉祥之兆。《漢書·禮樂志》:“齊房産草,九莖連葉。” 唐 柳宗元 《禮部賀嘉禾及芝草表》:“獻于王庭, 唐叔 慙同穎之異;薦諸郊廟, 班 史謝連葉之奇。”《宋史·五行志二上》:“四月, 饒州 承天院 東山 生芝四本,連葉。”
“連葉”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釋,綜合多個權威來源信息如下:
指異枝之葉連生的現象,舊時被視為吉祥之兆。例如《漢書·禮樂志》記載“齊房産草,九莖連葉”,唐代柳宗元也曾在賀表中提及此意象。
連續性象征
形容事物之間環環相扣、緊密相連,如“連理枝”“連襟”等詞般強調關聯性。
整體性表達
暗喻部分與整體不可分割,常見于描述自然景觀或社會結構,如“兩片葉子共生一莖,形成完整植株”。
作為名字時,“連葉”寓意聯合、和諧與生命力,體現傳統文化對自然意象的推崇。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例句或民俗案例,可參考《漢書》《禮部賀嘉禾及芝草表》等原始資料。
連葉(lián yè)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辶和葉,共有12個筆畫。辶是“辵”的繁體,代表了“行走”的意思,而葉則表示“植物的葉子”。連葉的字意是指一片片相連的葉子。
連葉一詞源自于《詩經·邶風·正月》:“嚴氏君子,于邦如住,于縣如亡。居廟堂之高,言不及其傷。人亦有言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于有連葉。”這裡的“連葉”意為手腕上連着的葉子,比喻團結緊密的關系。
在繁體字中,連葉的寫法為「連葉」。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連葉在古漢字中寫作「呂葉」。這種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不常見,但在一些古風文學或者傳統藝術中仍有出現。
以下是一些用連葉做主體的例句:
1. 團結就是力量,我們需要像連葉一樣緊密團結在一起。
2. 這個團隊的成員,就像一片連葉,互相支持,共同努力。
3. 他與朋友的關系就像連葉一樣牢固,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相互扶持。
一些由連葉組成的詞語:
1. 連貫:指事物連接得緊密,沒有中斷或間隔。
2. 連鎖:指若幹環節、系統或單位通過某種方式或關聯相連。
3. 連續:指沒有中斷或間隔,持續不斷。
與連葉意義相近的詞彙:
1. 連片:指連續地遍布、密布。
2. 連絡:指聯繫、溝通。
3. 連續:指持續、不間斷。
與連葉意義相反的詞彙:
1. 斷裂:指中斷、斷開。
2. 分離:指兩個或多個事物被隔離、分開。
3. 分散:指人或物被分開或散開成多個部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