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ily call to religious life with the morning bells and evening drums;timely exhortations to virtue and purity] 佛寺中早晚報時的鐘鼓。佛教規定、寺廟中晚上打鼓,早晨敲鐘。比喻使人警悟的言 語。“晨鐘”也作“朝鐘”
亦作“ 暮鼓朝鐘 ”。1.佛寺中晚擊鼓、早撞鐘,以報時間,并勸人精進修持。 宋 蘇轼 《書雙竹湛師房》詩:“暮鼓朝鐘自擊撞,閉門孤枕對殘釭。” 明 周履靖 《錦箋記·協計》:“清淨是菩提,愛染難離,蒸沙為飯飯終非,暮鼓晨鐘勤懺悔,怎免阿鼻?”
(2).形容時光的推移。 元 紀君祥 《趙氏孤兒》第二折:“ 程嬰 ,你隻依着我便了,我委實的捱不徹暮鼓晨鐘。” 元 薩都剌 《酹江月·任禦史有約不至》詞:“幾度暮鼓晨鐘,南來北去,遊人心未倦。” 元 汪元亨 《朝天子·歸隱》曲:“暮鼓晨鐘,秋鴻春燕,隨光陰閑過遣。”
(3).比喻使人警醒的語言。 清 顔邦城 《三刻<黃門家訓>小引》:“是深之可為格緻誠正之功者,此訓也;淺之可為動靜語默之範者,此訓也;誰不奉為暮鼓晨鐘也哉?” 清 陳天華 《獅子吼》第一回回目:“數種禍驚心慘目,述陰謀暮鼓晨鐘。”
“暮鼓晨鐘”是一個源自佛教文化的成語,具有以下多層含義和用法:
字面意義
指寺廟中傍晚擊鼓、清晨敲鐘的報時制度,用于規範僧侶作息。這一傳統最早見于南北朝文獻,如庚信詩句“戍樓鳴夕鼓,山寺響晨鐘”。
引申義
比喻令人警覺醒悟的言論或事物,如同鐘鼓聲般規律且富有啟示性。例如師長教誨、哲理箴言等,能提醒人珍惜時間或保持清醒認知。
宗教背景
佛教寺院通過鐘鼓聲劃分時間,鼓聲傍晚驅散雜念,鐘聲清晨喚醒修行。宋代蘇轼詩中“暮鼓朝鐘自擊撞”即描述僧侶生活。
文學演變
唐代李鹹用《山中》詩“朝鐘暮鼓不到耳”首次将鐘鼓意象與精神警示關聯,後被提煉為成語。
近義詞包括“金玉良言”“當頭棒喝”,均強調言語的警示作用。需注意“晨鐘暮鼓”為同義倒裝詞,意義完全相同。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鐘鼓儀軌或詩詞典故,可查閱、3、9等來源。
《暮鼓晨鐘》是一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日出日落時分敲響的鐘聲。它寓意着時間的流逝,提醒人們不論是迎接新的一天還是結束一天的生活,都應該珍惜時間。
《暮鼓晨鐘》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暮”和“鼓”。其中,“暮”字的部首是日,總計有12畫;“鼓”字的部首是音,總計有13畫。
《暮鼓晨鐘》最早出現在《紅樓夢》一書中,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文學巨著。這個成語通過描寫正午和日出時敲響的鼓鐘,反映了情節中人物心情的轉變和故事的發展。
《暮鼓晨鐘》的繁體字為「暮鼓晨鐘」。
在古代通行的漢字寫法中,每個字的形狀和結構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的寫法,《暮鼓晨鐘》的字形分别為「暮」字的畫順為先由左上至右上的橫,再加上左下至右下的撇捺;「鼓」字的畫順為先由上至下的豎,再從左上至右下的折彎。
1. 大河奔流,歲月如梭,時光荏苒,迎來又送走了無數次的《暮鼓晨鐘》。
2. 清晨,當村莊裡傳出《暮鼓晨鐘》的聲音,人們紛紛起床開始新的一天的勞作。
暮年、鼓勵、晨光、鐘聲等。
黃昏、日出、鐘鳴等。
黎明、黃昏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