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ily call to religious life with the morning bells and evening drums;timely exhortations to virtue and purity] 佛寺中早晚報時的鐘鼓。佛教規定、寺廟中晚上打鼓,早晨敲鐘。比喻使人警悟的言 語。“晨鐘”也作“朝鐘”
亦作“ 暮鼓朝鐘 ”。1.佛寺中晚擊鼓、早撞鐘,以報時間,并勸人精進修持。 宋 蘇轼 《書雙竹湛師房》詩:“暮鼓朝鐘自擊撞,閉門孤枕對殘釭。” 明 周履靖 《錦箋記·協計》:“清淨是菩提,愛染難離,蒸沙為飯飯終非,暮鼓晨鐘勤懺悔,怎免阿鼻?”
(2).形容時光的推移。 元 紀君祥 《趙氏孤兒》第二折:“ 程嬰 ,你隻依着我便了,我委實的捱不徹暮鼓晨鐘。” 元 薩都剌 《酹江月·任禦史有約不至》詞:“幾度暮鼓晨鐘,南來北去,遊人心未倦。” 元 汪元亨 《朝天子·歸隱》曲:“暮鼓晨鐘,秋鴻春燕,隨光陰閑過遣。”
(3).比喻使人警醒的語言。 清 顔邦城 《三刻<黃門家訓>小引》:“是深之可為格緻誠正之功者,此訓也;淺之可為動靜語默之範者,此訓也;誰不奉為暮鼓晨鐘也哉?” 清 陳天華 《獅子吼》第一回回目:“數種禍驚心慘目,述陰謀暮鼓晨鐘。”
"暮鼓晨鐘"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意蘊的成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溯源 該成語字面指傍晚擊鼓、清晨鳴鐘的報時制度,源于古代寺院和城市管理中的時間信號系統。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唐代李鹹用《山中》詩已出現"朝鐘暮鼓不到耳"的表述,印證其與佛教寺院的密切關聯。
二、引申内涵
三、現代應用 當代語境中多用于形容具有教化作用的言論,或代指恪守規律的生活狀态。教育部《現代漢語常用詞表》将其列為高頻成語,體現其在現代漢語中的重要地位。
該成語的語義演變完整展現了漢語詞彙從具象表時工具到抽象文化符號的轉化過程,其雙重象征功能(時間刻度與道德規訓)構成中華文化獨特的認知體系。
“暮鼓晨鐘”是一個源自佛教文化的成語,具有以下多層含義和用法:
字面意義
指寺廟中傍晚擊鼓、清晨敲鐘的報時制度,用于規範僧侶作息。這一傳統最早見于南北朝文獻,如庚信詩句“戍樓鳴夕鼓,山寺響晨鐘”。
引申義
比喻令人警覺醒悟的言論或事物,如同鐘鼓聲般規律且富有啟示性。例如師長教誨、哲理箴言等,能提醒人珍惜時間或保持清醒認知。
宗教背景
佛教寺院通過鐘鼓聲劃分時間,鼓聲傍晚驅散雜念,鐘聲清晨喚醒修行。宋代蘇轼詩中“暮鼓朝鐘自擊撞”即描述僧侶生活。
文學演變
唐代李鹹用《山中》詩“朝鐘暮鼓不到耳”首次将鐘鼓意象與精神警示關聯,後被提煉為成語。
近義詞包括“金玉良言”“當頭棒喝”,均強調言語的警示作用。需注意“晨鐘暮鼓”為同義倒裝詞,意義完全相同。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鐘鼓儀軌或詩詞典故,可查閱、3、9等來源。
白醪白鷳拔山扛鼎霸統崩拆不覩事參宥超離誠至金開趁韻搭檔诋娸都雅煩密伏靈告歸佹形僪狀駭澀豪錐紅鋪加裡曼丹尖串見縫插針家用電器機縛極精吉兇舉樂舉縮愧恥掠地六泉冥境靡他篇頁辟支佛箝鎖鬿堆起麪餅蚑行日益月滋榮庵榮典上穹善遊者溺拾翠人試婚失事守睛淑候俗俚阘頓同列頭役托領外日往彥偉木蟹行字西湖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