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寬怠的意思、寬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寬怠的解釋

松懈怠惰。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君道》:“觀自古帝王,在於憂危之間,則任賢受諫。及至安樂,必懷寬怠,言事者惟令兢懼,日陵月替,以至危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寬怠”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uān dài,其核心含義是松懈怠惰,多用于描述人在安逸環境中逐漸失去勤勉态度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核心定義
    指因環境舒適或長期處于安定狀态而變得懶散、缺乏進取心,常見于描述個人或集體的消極狀态。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唐代吳兢《貞觀政要·君道》:“及至安樂,必懷寬怠,言事者惟令兢懼,日陵月替,以至危亡。” 此處指帝王在安定後放松警惕,最終導緻國家衰敗。

  3. 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多用于批評統治者的怠政,如“寬怠則國危”。
    • 現代引申:可泛指出于安逸而懈怠的行為,例如“長期寬怠會使人喪失競争力”。

近義詞與反義詞


注意

部分網頁(如)提到“寬怠”有“寬容忍讓”之意,但此解釋與主流文獻不符,可能是誤用或混淆了“寬待”等詞。建議優先以“松懈怠惰”為核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寬怠

寬怠是一個包含兩個字的詞,由“寬”和“怠”兩個漢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寬”字的部首是宀(寶蓋頭),它有6個筆畫;拆分“怠”字的部首是心(心髒),它有7個筆畫。

來源

“寬怠”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闵公元年》中,用來描述人對事情馬虎怠慢的态度。

繁體

“寬怠”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寬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使用繁體字的寫法“寬怠”是比較常見的寫法。

例句

他寬怠地處理工作,導緻項目延遲。

組詞

寬容、寬度、怠慢、怠工

近義詞

懈怠、遲緩、馬虎

反義詞

認真、嚴謹、勤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