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寬怠的意思、寬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寬怠的解釋

松懈怠惰。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君道》:“觀自古帝王,在於憂危之間,則任賢受諫。及至安樂,必懷寬怠,言事者惟令兢懼,日陵月替,以至危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語大詞典》中“寬怠”一詞包含雙重含義:一是指态度上的寬容與松懈,二是指時間或空間上的寬裕與延緩。該詞由“寬”與“怠”複合構成,“寬”取《說文解字》“屋寬大也”的包容義,“怠”含《廣雅》“懈也”的松弛義,組合後形成對立統一的語義特征。

在具體使用中,“寬怠”既可描述處事作風,如清代朱彜尊《經義考》載“治事寬怠者,罰俸三月”,亦可用于時間範疇,如明代《吏部職掌》規定“考滿日期,俱要依限,不許寬怠”。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境,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公文表述。

與近義詞“寬縱”相比,“寬怠”側重客觀狀态的描述,不帶主觀情感色彩;與“懈怠”相較,則強調因條件允許而産生的松弛狀态。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被标注為書面語詞彙,屬于丙級使用頻率漢字組合。

網絡擴展解釋

“寬怠”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uān dài,其核心含義是松懈怠惰,多用于描述人在安逸環境中逐漸失去勤勉态度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核心定義
    指因環境舒適或長期處于安定狀态而變得懶散、缺乏進取心,常見于描述個人或集體的消極狀态。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唐代吳兢《貞觀政要·君道》:“及至安樂,必懷寬怠,言事者惟令兢懼,日陵月替,以至危亡。” 此處指帝王在安定後放松警惕,最終導緻國家衰敗。

  3. 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多用于批評統治者的怠政,如“寬怠則國危”。
    • 現代引申:可泛指出于安逸而懈怠的行為,例如“長期寬怠會使人喪失競争力”。

近義詞與反義詞


注意

部分網頁(如)提到“寬怠”有“寬容忍讓”之意,但此解釋與主流文獻不符,可能是誤用或混淆了“寬待”等詞。建議優先以“松懈怠惰”為核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寶币草擾饞樣超今絕古超羣出衆趁坊蟲子畜疫楚芝次世惔焚蕩飏端盒發膚防夫豐盛枌檟撫谕幹柴烈火橄榄枝館子門條孤策鼓進好多鎬宴喚頭挾藏奸愬燋金爍石精薄勁草矜慢戟髯狂奴故态暌絕攬跋浪蕩鬼禮教亂七八糟律例館沒爪蟹弄說龐厘旁求惬快奇裝異服柔茹寡斷山澗善绻聲色犬馬首卷睡癖瞬然庶征太皇通晚頹爾五叔相婆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