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進趨的意思、進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進趨的解釋

亦作“ 進趣 ”。亦作“ 進趍 ”。1.舉動;行動。《莊子·天道》“ 老子 曰:而容崖然” 晉 郭象 注:“進趨不安之貌。”《北史·王軌傳》:“ 宣帝 之征 吐谷渾 也, 武帝 令 軌 與 宇文伯 并從,軍中進趣,皆委 軌 等, 宣帝 仰成而已。”《舊唐書·馬燧傳》:“造甲者必令長短三等,稱其所衣,以便進趨。” 宋 嶽珂 《桯史·晦庵感興詩》:“進趨極虔恭,退息常端莊。”

(2).努力向上;立志有所作為。《後漢書·北海靖王興傳》:“籲,子危我哉!此乃孤幼時進趣之行也。”《世說新語·排調》“頭責 秦子羽 雲” 劉孝标 注引 晉 張敏 《頭責子羽文》:“子欲為進趣也,則當如 賈生 之求試, 終軍 之請使,砥礪鋒穎,以幹王事。”《宋書·樂志三》:“盛壯智惠,殊不再來。愛時進趣,将以惠誰。” 唐 杜牧 《題桐葉》詩:“哆侈不勞文似錦,進趨何必利如錐。”

(3).追求;求取。《列子·說符》:“﹝ 孟氏 ﹞羨 施氏 之有,因從請進趨之方。”《後漢書·韋彪傳》:“安貧樂道,恬於進趣, 三輔 諸儒莫不慕仰之。” 晉 葛洪 《抱樸子·金丹》:“予忝大臣之子孫,雖才不足以經國理物,然疇類之好進趍之業,而所知不能遠餘者,多揮翮雲漢,耀景辰霄者矣。”《晉書·荀勖傳》:“位不可以進趣得,譽不可以朋黨求。”《太平廣記》卷五引 晉 葛洪 《神仙傳·劉政》:“﹝ 劉政 ﹞乃絶進趨之路,求養生之術。”《資治通鑒·晉武帝太康十年》:“ 寔 以時俗喜進趣,少廉讓,欲令初除官通謝章者,必推賢讓能,乃得通之。” 胡三省 注:“趣,讀曰趨。” 清 姚鼐 《覆蔣松如書》:“利祿之途一開,為其學者,以為進趨富貴而已。”

(4).進攻;攻取。 晉 葛洪 《抱樸子·明本》:“攻守進趣之術,輕身重義之節。”《北齊書·斛律羌舉傳》:“大軍濟 河 ,集諸将議進趣之計。”《南史·王琳傳》:“ 琳 屯兵 長沙 ,傳檄諸方,為進趣之計。”《資治通鑒·魏明帝太和二年》:“ 亮 上言於 漢 主曰:‘……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進趨”是一個多義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根據多個文獻來源綜合整理,主要包含以下四個義項:

  1. 舉動/行動
    指具體的行為或動作狀态,常帶有動态描述。例如晉代郭象注《莊子·天道》時用“進趨不安之貌”形容舉止局促,唐代《舊唐書·馬燧傳》記載軍隊“造甲必令長短三等,以便進趨”說明裝備與行動的關聯性。

  2. 努力向上/立志有為
    強調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态。如《後漢書》提到“進趣之行”暗含年少時的奮發志向,唐代杜牧詩句“進趨何必利如錐”則批判功利性進取。

  3. 追求/求取
    表達對目标或利益的主動争取。《列子·說符》中孟氏向施氏請教“進趨之方”即指謀求成功的方法,《後漢書·韋彪傳》則用“恬于進趣”描述淡泊名利的境界。

  4. 軍事進攻(較少用)
    特指戰術行動,如《北齊書·斛律羌舉傳》載“議進趣之計”,《資治通鑒》中諸葛亮提出“此進趨之時也”強調戰機把握。


提示:該詞多用于文言文或曆史文獻,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理解時需注意結合上下文,尤其是軍事語境與其他語境下的差異。更多例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進趨

進趨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辶」和「⾖」。辶表示走路的意思,而⾖則表示足。進趨的筆畫數量為13劃。

進趨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不同,進趨的古漢字寫法是「進趨」。

以下是進趨在繁體字中的寫法:

進趨

進趨的意思是前進、趨勢,表示向前走或發展的動作或趨勢。它可以用來描述人們在某個方面持續改進或追求進步的态度。

以下是進趨的一些例句:

1. 中國的科技發展正進趨飛速,各行業都在不斷創新。

2. 在全球範圍内,可持續發展成為了進趨。

3. 他對自己的職業目标非常有進趨,每天都在不斷努力進步。

進趨的一些組詞包括:

進步、進取、進展、進化、進化等。

進步是進趨的近義詞,意思是有所發展、有所進展、有所提高。

退卻是進趨的反義詞,意思是後退、撤退、退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