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事始的意思、事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事始的解釋

事情的開端。《易·坤》“含章可貞” 三國 魏 王弼 注:“不為事始,須唱乃應,待命乃發,含美而可正者也。”《晉書·劉頌傳》:“今陛下每精事始而略于考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事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籍或研究古代文化的語境中。其核心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1. 事情的起始、開端: 這是“事始”最直接和基礎的含義。“事”指事情、事件,“始”指開始、開端。合起來指某件事情的起點或最初階段。例如,描述某項制度、禮儀、習俗最初是如何形成的。

    來源依據:《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對“事始”的釋義之一即為“事情的開端”。

  2. (特指)記載事物起源的著作: 在中國古代,有一類專門考證、記錄各種事物(如制度、名物、技藝、風俗等)起源的書籍,這類書常以“事始”為名。例如,唐代劉存(一說馮鑒)著有《事始》,五代馬缟著有《中華古今注》,其部分内容也被稱為《事始》(或《續事始》),專門考辨事物原始。

    來源依據:《辭源》(商務印書館)在相關條目下會提及此類以“事始”為名的古籍及其性質。

  3. 事物的本源、根源: 在更抽象的層面,“事始”有時也指探究事物的根本起源或最初原理,帶有追本溯源的意味。

    來源依據:古漢語的用法分析及部分古代文獻的語境體現此意,如《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在解釋相關詞條時可能涉及此引申義。

“事始”主要指事情的起始、開端,尤其常用于指代專門考證事物起源的古代著作。理解這個詞的關鍵在于把握“事”與“始”的結合,強調對事物初始狀态的關注和記錄。在現代使用中,它主要出現在涉及曆史、古籍或仿古表達的語境中。

參考來源(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

“事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事始”指事情的開端或起始階段,強調行動初始的重要性。該詞常用于描述工作、學習或生活等領域的開始環節。

二、古典來源

  1. 《易·坤》注釋:三國時期王弼在注解中提到“不為事始,須唱乃應”,指不主動發起行動,而是等待響應後再行動。
  2. 《晉書·劉頌傳》:記載“今陛下每精事始而略于考終”,批評重開端輕結果的現象。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詞彙

五、總結

“事始”作為古漢語詞彙,既保留了對行動初始階段的關注,也承載了傳統文化中關于“始”與“終”的哲學思考。其核心含義在現代語境中仍具適用性,尤其在強調規劃或反思過程的場景中。

别人正在浏覽...

鞞婆伯魚不加布雷稱盛晨昏蒙影疇偶當軸處中攻鈔肱膂乖檢沽名釣譽行間字裡呵癢荒怠恢悅貨架虎士徼讦旌勞金翦書急穣穣績紹咎譴刻剝圹遠哭天抹淚陵架螺亭門坎妙土目論南珠内師弄精魂畔岸盤纏譴責小説青龍疏青山生意腃急區瞀桑間濮上散棊山水韻深慮述而不作态濃痛定思痛團司托物連類土行王孫貴戚文宗閣無家無室蝦霸謝郎協時細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