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馬的意思、币馬的詳細解釋
币馬的解釋
指用作禮物的馬。《周禮·夏官·校人》:“凡祭祀朝覲會同,毛馬而頒之,飾币馬,執撲而從之,凡賓客受其币馬。” 孫诒讓 正義引 吳廷華 雲:“校人,馬官。而言币者,謂以馬為币,蓋馬為《小行人》六币之一,故亦稱币。非币帛之币也。”
詞語分解
- 币的解釋 币 (幣) ì 交換各種商品的媒介:貨币。外币。人民币。币值(貨币的價值)。 筆畫數:; 部首:巾; 筆順編號:
- 馬的解釋 馬 (馬) ǎ 哺乳動物,頸上有鬃,尾生長毛,四肢強健,善跑,供人騎或拉東西:馬匹。駿馬。馬到成功。馬首是瞻(喻跟隨别人行動)。 大:馬蜂。馬勺。 姓。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币馬”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币馬”指古代用作禮物的馬匹。這裡的“币”并非指貨币,而是指古代禮儀中用于饋贈的財物(屬于“六币”之一)。
來源與用途
-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周禮·夏官·校人》:“凡祭祀朝觐會同,毛馬而頒之,飾币馬,執撲而從之,凡賓客受其币馬。”
這裡的“币馬”專指經過裝飾、用于禮儀場合的馬匹。
-
功能場景
主要用于祭祀、朝觐、諸侯會盟等重大儀式,或作為外交禮物贈予賓客。
與其他概念的區别
- “币”的特殊含義:在先秦禮儀中,“币”泛指玉、馬、皮、帛等貴重禮物,而非狹義的貨币。
- 與普通馬匹的差異:币馬需經過專門裝飾,體現禮儀規格,普通馬匹則無此要求。
參考資料
可通過漢典或《周禮》相關注釋進一步了解其曆史背景及具體應用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币馬(bì mǎ)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币馬是指古代的一種交通和驿站設施。在古代,币馬用于供馬匹休息和更換的場所,也是旅人交通的重要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币馬的拆分部首是币(bì)和馬(mǎ),其中币的拆分是钅和巾,馬的拆分是馬字旁。
來源:币馬這個詞源于古代漢字,币指貨币,馬指馬匹,是由于古代驿站常備有貨币和馬匹,因此稱為币馬。
繁體:币馬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仍然是「币馬」。
古時候漢字寫法:關于币馬在古代的漢字寫法,還需要進一步的學術研究。但可以推測,其可能與現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
例句:币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驿站設施,方便旅人更換馬匹和補充貨币。
組詞:币馬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新的詞彙,例如币馬交通、币馬設施等。
近義詞:驿站、驿舍,它們在古代與币馬的功能和作用相似。
反義詞:現代交通工具,例如汽車、火車等,與币馬相比更為現代化和快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