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币馬的意思、币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币馬的解釋

指用作禮物的馬。《周禮·夏官·校人》:“凡祭祀朝覲會同,毛馬而頒之,飾币馬,執撲而從之,凡賓客受其币馬。” 孫诒讓 正義引 吳廷華 雲:“校人,馬官。而言币者,謂以馬為币,蓋馬為《小行人》六币之一,故亦稱币。非币帛之币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币馬是古代祭祀禮儀中的重要物品,指用于獻祭的活馬及配套的絲織品。《周禮·夏官·校人》記載:“飾币馬,執撲而從之”,鄭玄注:“币馬,以馬遺人,當币處也”,說明币馬是作為貴重禮物或祭品使用的禮儀性馬匹。其含義可從兩方面解析:

  1. 字義構成

    • “币”:原指用作禮物的絲織品(如帛、玉),後引申為祭祀中泛指貢獻的財物。《說文解字》釋“币”為“帛也”,段玉裁注:“帛,缯也……用以祀神或贈勞”。
    • “馬”:古代祭祀“三牲”(牛、羊、豕)之外的貴重祭品,象征尊貴地位。《禮記·曲禮》載“諸侯以圭璧為贽”,而馬匹因軍事價值與經濟價值,常與玉帛并列為高級獻禮。
  2. 禮儀功能

    币馬需經特殊裝飾(如配玉勒、金絡),用于宗廟祭祀或諸侯朝聘。如《周禮》所述,天子祭祀時“币馬”由校人官執鞭引導,與玉帛、犧牲共同陳于祭壇,體現對神祇或君主的尊崇。其使用嚴格遵循禮制等級,數量、毛色均需符合身份規範。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币馬”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币馬”指古代用作禮物的馬匹。這裡的“币”并非指貨币,而是指古代禮儀中用于饋贈的財物(屬于“六币”之一)。

來源與用途

  1.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周禮·夏官·校人》:“凡祭祀朝觐會同,毛馬而頒之,飾币馬,執撲而從之,凡賓客受其币馬。”
    這裡的“币馬”專指經過裝飾、用于禮儀場合的馬匹。

  2. 功能場景
    主要用于祭祀、朝觐、諸侯會盟等重大儀式,或作為外交禮物贈予賓客。

與其他概念的區别

參考資料

可通過漢典或《周禮》相關注釋進一步了解其曆史背景及具體應用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哀矜勿喜哀請柏洞百稼璧奎蔔甲不屬暢泰出長慈容寸善片長彈抨冬瓜朵廊凡事奉行故事垓埏廣骛钴镆蝦蟆台毫不經意候時花環潢海渙如冰釋鹄峙鸾翔谏詞極陳淨水糾駮可愕硱磳了首禮赗蹓晃龍首懵頭轉向妙顔木堤蹑蹺擔簦奴僇蓬頭厲齒強果清令取亂存亡日升月恒芟夷贍逸蝕虧刷俐輸助宿莽太平盛世條脫聽之任之梧鼠技窮烏蠋無追鄉氣饷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