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阙的意思、空阙的詳細解釋
空阙的解釋
亦作“ 空缺 ”。1.缺少;間隔。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笨麴并酒》:“其米要須均分為七分:一日一酘,莫令空闕。”《朱子語類》卷六八:“如子時是今日,子之前又是昨日之亥,無空闕時。”
(2).缺額,空着的職位。 晉 王獻之 《江州帖》:“若 宣城 、 瑯琊 不果,南有空缺可作者,此信還具白。” 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略事疏》:“今軍位空缺,有一衛不滿千餘,一所不滿百餘者,宜備查缺額之故而補足之。” 葉聖陶 《倪煥之》二六:“一套的敷衍話,說再好也沒有,可惜沒有空缺。”
詞語分解
- 空的解釋 空 ō 不包含什麼,沒有内容:空洞(a.沒有内容的;b.物體内部的窟窿)。空泛。空話。空曠。空乏。空空如也。空前絕後。憑空(無根據)。真空(沒有任何東西)。 沒有結果的,白白地:空跑了一趟。空口無憑。
- 阙的解釋 阙 (闕) è 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宮阙。 皇帝居處,借指朝廷:阙下。“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阙”。 京城,宮殿:“城阙輔三秦”。 陵墓前兩邊的石牌坊:墓阙。 豁口,空隙:“兩岸連山,略無阙處”。
專業解析
"空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和用法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構成
- 空:本義指洞穴,引申為空虛、沒有内容(《說文解字》:空,竅也)。
- 阙:本義指宮門兩側的高台,引申為缺失、缺口(《說文解字》:阙,門觀也)。二者組合為并列結構,強調"空缺"狀态。
二、詞典釋義
-
核心含義
指職位、名額或事物的缺失與空白。例如《漢語大詞典》釋為:"空缺;缺額",特指待填補的職位或名額。
例證:
《宋史·職官志一》:"遇有阙員,方得補除。"("阙"通"缺",指官職空額)
-
引申用法
- 時間/空間上的空白:如日程安排中的空檔期、場地未被占用的狀态。
- 文本内容的缺失:古籍中因傳抄遺漏導緻的字句脫漏(《文獻學概要》稱"脫文"或"阙文")。
三、古籍用例佐證
- 《漢書·王莽傳》:"四輔公卿,士師庶尹,各有分職,而空阙未補。"(官職空缺未補)
- 唐代劉禹錫《論吏》:"空阙之處,非才不充。"(職位空缺需有才者填補)
四、現代使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文書或學術語境,如:
- 編制空阙:機關單位未招滿的員額。
- 史料空阙:曆史記載中的缺失環節(如考古發現填補某朝代史料空阙)。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空阙"詞條釋義
-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阙"字釋義
-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對"空""阙"的形義分析
- 《文獻學概要》(杜澤遜著,中華書局)關于文本缺漏的術語界定
網絡擴展解釋
“空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同“空缺”
指事物存在不足或缺失,例如時間、空間上的間隔,或具體事物的缺少。
例句:
- 《朱子語類》:“如子時是今日,子之前又是昨日之亥,無空阙時。”(表示時間無間隔)
- 《齊民要術》:“其米要須均分為七分:一日一酘,莫令空阙。”(指釀酒時原料不可缺少)
-
職位缺額
特指官位、職位的空缺。
例句:
- 晉代王獻之《江州帖》:“南有空缺可作者,此信還具白。”
- 明代唐順之奏疏提到“軍位空缺”,需補足缺額。
-
引申為不完整狀态
可形容抽象事物的不完善,如計劃、文本等存在遺漏。
二、字形與通假
- “阙”與“缺”通假:古代“阙”常作為“缺”的替代字,表示缺失()。
- 讀音:拼音為kōng quē,部分文獻中亦寫作“空缺”()。
三、使用建議
- 古籍閱讀:該詞多見于曆史文獻,如《齊民要術》《朱子語類》等,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含義。
- 現代語境:當代使用較少,更常用“空缺”替代。
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詳細例句,可參考、2、5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巴巴急急白駒暴絶寶圖八秩唪唪迸水邊畔薄弱不息草草了事草刺兒城垛澄潤埫塎打包戴奉點校冬菜都人惡劍罰不責衆方朔桃绀宇革改國命酣適寒鴈禾稻鲎杓黃金花簧口恢大交嘴謹職摳唆撂荒率情嫚語磨對模寫輕怠曲跼稔惡如石投水桑梨傷腦筋沈研霜根豎井絲管所急天難貼落替陵唾手可得脫獄先不先隰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