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徹棘的意思、徹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徹棘的解釋

撤除試院門前棘枝。謂科舉考試發榜後解禁。後多借指考試事務完畢。《舊五代史·周書·和凝傳》:“貢院舊例,放榜之日,設棘於門及閉院門,以防下第不逞者。 凝 令徹棘啟門,是日寂無喧者,所收多才名之士。” 明 鄭若庸 《玉玦記·對策》:“明鏡無塵,朱絲恒直,南宮裡已看徹棘,英雄濟濟蹌蹌,多少青霄門客。” 清 秦朝釪 《消寒詩話》:“ 乾隆 甲午夏五,家小阮以試士抵 滁州 ,徹棘後,約遊 醉翁亭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徹棘”是一個與古代科舉制度相關的曆史詞彙,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多個來源解析如下:

基本詞義

“徹棘”字面意為撤除試院門前的棘枝。在古代科舉考試中,試院(考場)門前常設置荊棘圍欄(棘圍),以防止考生與外界串通作弊或擾亂秩序。考試發榜後,這些棘枝會被撤除,象征考場解禁,考試流程正式結束。

曆史背景與引申義

  1. 科舉考規的象征
    據《舊五代史》記載,後周時期和凝主持科舉時,首次在放榜日撤去棘枝、開放院門,結果秩序井然,所錄多為才名之士。此後,“徹棘”逐漸成為科舉考試結束的标志性儀式。

  2. 引申為考試事務完畢
    隨着時間推移,“徹棘”不僅指撤除棘枝的動作,還被借代指整個考試流程的完結。例如明清文獻中,常用“徹棘”描述科舉結束後相關事務的處理。

文化應用

古代文學作品中,“徹棘”常與考場、選拔人才等場景關聯。如明代戲曲《玉玦記》中“南宮裡已看徹棘”,清代詩話提及“徹棘後約遊醉翁亭”,均以這一儀式暗喻考試結束後的輕松或成果。

“徹棘”從具體的考場管理措施,演變為科舉制度的文化符號,既體現了古代考試制度的嚴謹性,也反映了社會對人才選拔的重視。需注意,現代語境中該詞已極少使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徹棘(chè jí)一詞的意思是,徹底排除病根、消除隱患的意思。該詞的組詞可以是"徹"和"棘"。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徹"的部首是"彳",總共有5畫;"棘"的部首是"木",總共有12畫。 《徹棘》一詞的來源并不是很清楚,沒有明确的文字記載可供查考。 在繁體字中,"徹棘"的寫法是「徹棘」。 古時漢字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但是《康熙字典》未收錄"徹棘"這個詞,因此無法給出古時的寫法。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們經過充分的調查和分析,徹棘解決了長期存在的問題。 關于"徹棘"的組詞,我暫時無法提供相關的信息。同樣,我也無法給出近義詞和反義詞。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