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攝的意思、督攝的詳細解釋
督攝的解釋
監督攝理。《晉書·慕容皝載記》:“ 廆 卒,嗣位,以平北将軍行 平州 刺吏,督攝部内。”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上:“儀仗使排列之,而鹵簿使督攝之,其職事頗相通。”
詞語分解
- 督的解釋 督 ū 察看;監管:監督。督辦。督導。督察。督促。督師。督率(刬 )(亦作“督帥”)。督戰。督學。 責罰:督過(督察責備)。督責。 古代将官名:都督。督郵。督護。總督。提督。督撫。 筆畫數:; 部首
- 攝的解釋 攝 (攝) è 拿,吸取:攝取。攝像。攝影。攝食。 保養:攝生。攝重(恘 )。珍攝。 代理:攝行(妌 )(代職務)。攝政(代君主管理國家)。 捕捉:勾攝。 迫近:“攝乎大國之間”。 古同“懾”,怕,使
專業解析
"督攝"為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法和權威辭書兩個角度解析:
一、詞素分解
- "督":《說文解字》釋為"察也",本義指監察、督促,《康熙字典》引申為"統率""責成",含監督指導的強制力。
- "攝":甲骨文象手持禾穗形,《故訓彙纂》載"攝者,持也",後引申為統管、代理,如《論語》"攝乎大國之間"體現管理職能。
二、整體釋義
《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督攝"為動詞,釋義包含雙重語義:
- 監察管理:如"督攝百官"體現上級對下級的監督控制職能
- 統轄主持:如《晉書·劉琨傳》"都督并州諸軍事,得專督攝"指軍事管轄權
三、語用特征
該詞屬于書面語體,常見于三類語境:
- 行政文書:古代奏章中作"督攝有方"等考績用語
- 史傳文獻:《資治通鑒》用"督攝軍務"描述将領職責
- 法律條文:明清律例載"督攝不及"屬渎職罪名
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第7冊第1034頁
-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3版)"攝"字條
-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版)"督"部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督攝”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ū shè,其核心含義為監督攝理,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官職或職責的行使。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詞義:指監督并管理事務,強調對某領域或部門的監察與治理。
- 構成:由“督”(監督、監察)和“攝”(代理、管理)兩字組合而成,體現監察與執行的雙重職能。
文獻出處與用法
- 《晉書·慕容皝載記》
記載慕容皝繼承父位後,“以平北将軍行平州刺史,督攝部内”,指其以官職身份監察并管理轄區事務。
- 宋代宋敏求《春明退朝錄》
提到“儀仗使排列之,而鹵簿使督攝之”,說明不同官職間的協作與監督關系。
字義分解
- 督:本義為監察、指揮,如“督辦”“督戰”等。
- 攝:有代理、管理之意,如“攝政”;亦含“攝取”“威懾”等引申義。
相關詞彙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言語境,描述古代官員的職責,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晉書》或《春明退朝錄》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拔萃柏油馬路棒喝拔意博物館帛诏逋走裁察柴達木盆地饞包槎丫重山複嶺出佐崔蔡大奸砥尚耑門多氏度日如年房牙子诽訾風漢國副含垢藏瑕核能資源姣美寄豭之豬金矢軍持克殺雷塘諒暗蛎槎淩嶒立時壟墓露蓋岷渎凝盼牛王女侍批文魄蕩魂搖錢袋乾廕侵虐囚囊的山樽蛇穿生悶氣水鷗桃仁填平填噎銅靛通類亡奈萬形霞集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