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書·于定國傳》:“始 定國 父 于公 ,其閭門壞,父老方共治之。 于公 謂曰:‘少高大閭門,令容駟馬高蓋車。我治獄多陰德,未嘗有所冤,子孫必有興者。’至 定國 為丞相, 永 為禦史大夫,封侯傳世雲。”後以“駟馬高門”謂門第顯赫。 元 姚燧 《王思廉之祖沂贈恒山郡莊惠侯制》:“伍符尺籍,事專司六部之間;駟馬高門,報顧在百年之後。”亦省作“ 駟馬門 ”。 明 李東陽 《左時翊方伯挽詩》:“駟馬門高歸興逸, 五羊城 遠使車停。”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北東園日記詩》:“一邱一壑舊花園,陋巷重開駟馬門。”
“驷馬高門”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指門第顯赫,形容家族地位崇高、聲望顯赫。
出自《漢書·于定國傳》: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書》原文或相關曆史文獻。
《驷馬高門》出自《詩經》中的《衡門》一篇,意思是指豪華而尊貴的大門。在古代,衡門是王宮或貴族府邸的大門,驷馬高門則表示這樣的大門高大豪華,象征着尊貴的身份和地位。
《驷馬高門》由“驷馬”和“高門”組成。
“驷”字由馬(馬)和巳(足)組成,底部三個筆畫。
“馬”字由四個橫筆畫構成。
“高”字由“高”(高)和“卩”(卩)組成,底部三個筆畫。
“門”字由“門”(門)組成,三個豎筆畫。
《驷馬高門》是孔子時代的作品,出自《詩經》中的《衡門》一篇。《詩經》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詩歌總集,其中的《衡門》描寫了周朝時期社會的風貌和貴族的生活。
《驷馬高門》是驷馬高門的繁體寫法。
古時的驷馬高門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驷馬和高門的字形存在細微差别。具體寫法在此無法展示,請查閱相關資料。
在古代詩經中,《衡門》一篇中有這樣的例句:
“驷馬高門,臨軒受胥。百拜見履,曾祀乾侯。”
與“驷馬高門”相關的組詞有:驷馬、高門、宮門、尊貴、貴族、豪華。
“驷馬高門”的近義詞有:雄偉的大門、莊嚴的門戶、華麗的入口。
“驷馬高門”的反義詞有:破舊的門戶、簡陋的入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