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耽樂的意思、耽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耽樂的解釋

過度享樂;沉溺享樂。《書·無逸》:“生則逸,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 孔 傳:“過樂謂之耽。”《三國志·魏志·棧潛傳》:“時 文帝 為太子,耽樂田獵,晨出夜還。”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渠》:“ 阮簡 字 茂弘 ,為 開封 令。縣側有劫賊,外白‘甚急’數, 簡 方圍棊長嘯,吏雲‘劫急’, 簡 曰:‘局上有劫,亦甚急。’其耽樂如是。” 唐 李翺 《與翰林李舍人書》:“終日矻矻,耽樂富貴。”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隨感錄》:“譬如兩個病人,一個是熱望那将來的健康,一個是夢想着從前的耽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耽樂”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耽”和“樂”兩個語素構成。從詞源學角度分析,“耽”在《說文解字》中釋為“耳大垂也”,本指耳垂肥大,後引申為“沉溺、過度”之義,如《尚書·無逸》載“惟耽樂之從”即用此意;“樂”則指愉悅、享樂,二者組合形成“耽樂”這一具有批評色彩的詞彙,指過度沉迷于享樂而荒廢正事。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含貶義,如《後漢書·楊震傳》批評“耽樂嬉遊”,現代漢語中仍保留其“過度沉溺享樂”的核心語義。在語法功能上,“耽樂”屬于動詞性結構,可接賓語構成動賓短語,如“耽樂酒色”“耽樂逸遊”等典型用法。

權威語言工具書《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将其定義為“沉溺于享樂”,《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則标注其包含“荒廢事務”的隱含語義。現代語境中,“耽樂”多用于書面語體,常見于對社會現象或曆史人物的批評性表述。

網絡擴展解釋

“耽樂”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ān lè,其核心含義是沉迷于享樂,通常帶有過度沉溺、忽視正事的貶義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字詞拆解

    • 耽:原指耳大下垂,引申為“沉迷、沉溺”(如“耽溺”“耽擱”)。
    • 樂:指享樂、逸樂。
      合稱“耽樂”,即過度追求享樂,忽略其他責任或事務。
  2. 語義延伸
    除字面意義外,該詞常隱含對放縱行為的批評,如《尚書》中“惟耽樂之從”即告誡勿因享樂荒廢治國。


文獻出處與用法


使用注意

如需更多例句或引申含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扁刷操節稱賢薦能稱意出跋淳一刺啦刀槊大氣壓強調燭诋讕抵棄抵死漫生東海鲸波飛行器風格分巡附慰贛激怪慴還卭還嗣華清池毀丑鞯辔積垛進次矜放徑趣空食麳麰冷灰爆豆嘹呖鹵竈馬骝缦然彌茫缪蔔墨試鬧手鳥音甯武鋪遞前聖傾刻嬛佞壬遁四臣私牙子酸薄素官銅象外敷偎幹就濕違距鮮卑校掄小平錢析律舞文心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