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示範。 漢 趙晔 《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 禹 ﹞登 茅山 以朝四方羣臣,觀示中州諸侯。”《書·益稷》“予欲觀古人之象” 孔 傳:“欲觀示法象之服制。” 唐 柳宗元 《晉文公問守原議》:“獲 原 啟疆,適其始政,所以觀示諸侯也。”
"觀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曆史文獻中呈現一緻性,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觀示"意為"示範",指通過行為或事例向他人展示規範或标準。該釋義源自《吳越春秋》《尚書》等古籍,如《吳越春秋》記載大禹"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觀示中州諸侯",即通過朝會儀式示範政治權威。
二、引證解釋
三、現代引申 在當代語境中,該詞衍生出"通過觀察獲得啟示"的引申義,如"觀示自然界變化領悟生命哲理"。但這種用法多見于現代闡釋,非傳統經典用法。
四、使用特征
建議在古籍閱讀或文史研究中重點關注其原始"示範"含義,若需現代語境使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補充說明,避免歧義。
觀示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經過觀察和提示後的指示或啟示。
觀示的部首是見,筆畫數為14。
觀示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漢字的演變。它是由“觀”和“示”兩個字組合而成的,表示通過觀察和提示來給予指示或啟示。
觀示的繁體字為「觀示」。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觀示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基本的字意和用法并未改變。
1. 在這幅畫中,藝術家通過色彩和線條的運用給我們提供了許多觀示。
2. 這本書提供了許多關于成功的觀示,讓人受益匪淺。
- 觀察:通過仔細看或留心觀察來獲取信息或了解事物。
- 示範:以行動或示例演示給别人看,以便他們模仿或學習。
- 輔導:給予指導和幫助以提供引導和啟示。
- 啟發:通過思考和激發靈感來啟示他人的行為或思維。
- 指引:給予引導或指示,以引導他人朝某個方向或目标前進。
- 導示:指導信息的提示或說明。
- 迷惑:使人難以理解或明白;給人錯誤的指示。
- 隱藏:不讓人看到或理解;不給予指示或啟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