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薪粲的意思、薪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薪粲的解釋

鬼薪和白粲的并稱。“鬼薪”和“白粲”均為 秦 漢 時的刑罰名。《漢書·惠帝紀》:“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孫耳孫有罪當刑及當為城旦舂者,皆耐為鬼薪白粲。” 顔師古 注引 應劭 曰:“取薪給宗廟為鬼薪,坐擇米使正白為白粲,皆三歲刑也。” 南朝 梁 袁昂 《謝武帝啟》:“幸約法之弘,承解網之宥,猶當降等薪粲,遂乃頓釋鉗赭。” 宋 蘇轼 《和頓教授見寄》:“狂言各須慎,勿使輸薪粲。”參見“ 鬼薪 ”、“ 白粲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薪粲"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從構成它的單字“薪”和“粲”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

  1. “薪”的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 指用作燃料的柴草、木柴。這是“薪”最核心的含義。
    • 引申義:
      • 俸祿、薪水: 古代以實物(如谷物、布帛)作為報酬,後引申指工作所得的報酬。如《孟子·滕文公上》:“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趙岐注:“祿足以代其耕也。”後稱俸給為“薪水”,簡稱為“薪”。
      • 打柴、采薪: 指砍伐柴草的行為或以此為職業的人(樵夫)。
    •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2. “粲”的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 指上等白米,精米。《詩經·鄭風·缁衣》:“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毛傳:“粲,餐也。”朱熹集傳:“粲,粟之精鑿者。” 引申指鮮明的樣子、精潔、美好。
    • 引申義:
      • 鮮明、燦爛: 形容光彩耀眼。如《詩經·唐風·葛生》:“角枕粲兮,錦衾爛兮。”
      • 精潔、美好: 形容事物精良美好。如“粲然”(鮮明貌;精潔貌;露齒笑貌)。
      • 露齒而笑: “粲然”常用以形容笑容燦爛。
    • 來源參考: 《說文解字》(許慎著,中華書局)、《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詩經》原文及注疏
  3. “薪粲”的合義: “薪粲”一詞在古代文獻中并不常見,屬于較為生僻的組合。根據“薪”和“粲”各自的含義,其組合可能有以下理解:

    • 指代基本生活物資: “薪”代表燃料,“粲”代表精良的食物(精米)。合起來可以理解為維持生計所必需的柴米等基本物資,是“柴米”或“生活所需”的一種較為文雅或古奧的說法。這與“薪水”一詞由“打柴汲水”引申為“俸祿”有相似之處,都指向維持生活的基本需求。
    • 形容柴草的鮮明/美好(罕見): 理論上,“粲”的“鮮明、美好”義也可用來修飾“薪”,形容柴草色澤鮮明或品質優良,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極為罕見,缺乏廣泛用例支撐。

“薪粲”一詞的核心含義,更傾向于指代維持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像精米和柴火這樣的基本物資,即生活必需品或生計所需。它體現了古人對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條件的概括。其生僻性也表明它并非日常通用詞彙,更多出現在特定語境或仿古表達中。

網絡擴展解釋

“薪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存在兩種不同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1. 刑罰名稱(主流解釋)
    指秦漢時期的兩種刑罰“鬼薪”和“白粲”的合稱():

    • 鬼薪:男性犯人需為宗廟砍伐薪柴,服刑三年。
    • 白粲:女性犯人需擇選精米供祭祀使用,同樣服刑三年。
      此說法源自《漢書·惠帝紀》記載,并得到顔師古等曆史學家的注解支持。
  2. 比喻人才出衆(較少見)
    有來源提到“薪粲”可形容才華光輝耀眼(),其中“薪”指柴火,“粲”指光輝,合稱比喻傑出才能。但此解釋未見于多數權威文獻,可能與詞語的誤用或引申有關。

建議:在曆史或文獻語境中,“薪粲”多指刑罰;若用于形容才華,需謹慎考據具體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白種人梆鑼表草步運常音炊臼春月柳邨寺東床客東舟西舫斷決如流笃弼發旦方馳樊棘阜螽感恩懷德果布海垂豪悍河吞大化力畫一之歌繳公節育襟懷灑落金鑲玉裹巨功抗菌素克伐怨欲課校連雲港靈槎馬甲袋髦士銘識木酪内服漂杵平吞起面耆那教輕騎減從如蹈水火攝官承乏審參神筭沈園世短書廚素行痛覺統禦退舍土利文人踒墊污斥香曲小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