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官承乏的意思、攝官承乏的詳細解釋
攝官承乏的解釋
攝:代理;承乏:指官位空着無人出任,暫且由自己承擔。舊時常用作官場自謙語。
詞語分解
- 攝官的解釋 .任職的謙詞。表示暫時代理。《左傳·成公二年》:“敢告不敏,攝官承乏。” 楊伯峻 注:“攝,代也。承乏亦謙詞,表示某事由於缺乏人手,隻能由自己承當。此固當時辭令。” 晉 潘嶽 《<秋興賦>序》:“僕
- 承乏的解釋 暫任某職的謙稱攝官承乏。;;《左傳;成公二年》詳細解釋承繼空缺的職位。後多用作任官的謙詞。《左傳·成公二年》:“敢告不敏,攝官承乏。” 杜預 注:“言欲以己不敏,攝承空乏。” 晉 潘嶽 《秋興賦》
網絡擴展解釋
“攝官承乏”是古代官場中的自謙用語,常用于官員暫代職位時的謙遜表達。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
結構拆分
- 攝官:動賓結構,“攝”意為代理、暫任,“官”指官職。
- 承乏:動賓結構,“承”指承擔,“乏”表示職位空缺或人才不足。
合指因職位無人擔任,暫時由自己代理。
-
深層含義
強調在人才匮乏時暫代職務,謙稱自身能力不足,僅為臨時補缺。
二、出處與背景
- 最早文獻:出自《左傳·成公二年》:“敢告不敏,攝官承乏。”
- 語境: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韓厥對齊侯說此話,意為“我雖不才,暫代此職”,實際是執行俘虜齊侯的任務,體現委婉的禮儀辭令。
三、用法特點
- 語法功能:作謂語或定語,多用于正式場合。
- 感情色彩:褒義謙辭,體現自謙态度。
- 現代應用:現較少使用,屬生僻成語,偶見于曆史文獻或仿古語境。例如章炳麟曾用此詞批評民國初年亂象。
四、近義與對比
- 近義詞:暫攝其職、權宜代理。
- 反義詞:實至名歸、當仁不讓。
可通過等來源進一步查詢相關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攝官承乏
《攝官承乏》是一句古代成語,意思是攝取官員的物資。
拆分部首和筆畫:《攝官承乏》的拆解為:【手+宀】 【才+凵】 【艹+乏】,共19筆。
來源:《攝官承乏》一詞出自《南史·沈慕之傳》。
繁體:攝官承乏的繁體寫法為「攝官承乏」。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寫法較為繁複,所以《攝官承乏》在古代會有不同的寫法,如「攝官承乏」或「攝官懲乏」。
例句:他************,攝官承乏,最終導緻他的威望喪失殆盡。
組詞:攝官、承乏
近義詞:攫取官品、竊取官物
反義詞:遵循官法、奉公守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