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内服的意思、内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内服的解釋

[oral administration;take by mouth;to be taken orally] 吃藥,與外敷相對(區别于“外敷”)

詳細解釋

(1).王畿以内的地方。與“外服”相對。《書·酒诰》:“越在外服,侯甸男衛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亞惟服宗工,越百姓裡居,罔敢湎于酒。” 孔 傳:“於在内服治事百官衆正及次大夫,服事尊官亦不自逸。”

(2).謂将藥物從口服下。與“外敷”相對而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内服”是現代漢語中具有明确醫學指向的動詞短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口服方式使藥物進入體内發揮療效。《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藥物經口腔吞服,通過消化系統吸收”的給藥方式,與“外敷”形成治療途徑的對比。該詞由“内”“服”兩個語素構成:“内”表方位,強調作用範圍在體内;“服”為“服用”的簡寫,源自古代醫藥典籍《黃帝内經》中“服藥劑”的表述。

在臨床應用中,“内服”需遵循劑量規範,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口服藥物需标注“口服”或“内服”字樣。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的服藥方法“凡服湯藥,雖品物專精,修治如法,而煎藥者鹵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則藥亦無功”,體現了傳統醫學對服藥方式的研究。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内服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受胃酸環境、腸道吸收率等多重因素影響。

權威語言研究機構“漢典網”将其歸類為醫療術語,标注拼音為“nèi fú”。同義詞“口服”在《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中被區分為:“内服”強調給藥途徑,“口服”側重動作本身。反義詞“外敷”則指藥物通過皮膚接觸起效的治療方式,二者構成完整的給藥體系分類。

網絡擴展解釋

“内服”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區分:

一、現代常用義(醫學領域)

指通過口服方式攝入藥物或物質,與外敷、注射等外部治療方式相對。該用法常見于藥品說明,如:

二、古代文獻義(曆史用法)

在《尚書·酒诰》等古籍中指王畿(都城周邊)以内的行政區劃,與“外服”(邊遠屬地)相對。

三、補充說明

  1. 近義詞:口服、内用()
  2. 注意事項:内服藥物需遵醫囑,避免與外用藥混淆()
  3. 特殊用法:某些傳統醫學中會強調内服與外治的配合(如六神丸可内服外敷)

注:現代日常使用中,“内服”主要指第一種含義。如需了解古代行政區劃相關用法,建議查閱《尚書》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北面稱臣贲赉髀蓋弊象臂章伯牙猜迫仇英傳癖粗悍促中呆厮宕邁恩私反省粉節趕絡隔靴搔癢公綦鬼魔亨會赫焰蝴蝶鉸矜怛鹫嶽居儉老古闆連箭林館賃租買犢賣刀黾阨塞飄散蒲笨車跂立輕白青圻騎豬曲城劬精驅鵲營橋趨鄉取怨容媚冗員删簡十漿五饋時類十王殿時嘤司民探視剔抽秃揣退表推迻王極蔚帖武算鄉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