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踒墊的意思、踒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踒墊的解釋

騎馬時因坐墊不當而扭傷。《醫宗金鑒·四肢部·環跳》:“或因跌打損傷,或踒墊掛鐙,以緻樞機錯努,青紫腫痛,不能步履,或行止欹側艱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踒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因騎馬時坐墊使用不當而導緻的扭傷。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踒墊(拼音:wō diàn)指騎馬時因坐墊位置或材質不合適,造成身體部位(尤其是腿部或足部)的扭傷。該詞多見于中醫文獻,描述因外力作用導緻的筋骨損傷。

二、詞源解析

  1. “踒”的含義

    • 本義為“足跌”,即足部扭傷或跌傷,如“踒跌”指跌倒受傷。
    • 在《廣韻》中引申為“躅”(頓足、踏踩),或通假“痿”,指風痹病。
  2. “墊”的作用

    • 指用于支撐、鋪墊的物體,如馬鞍下的坐墊。若墊子安置不當,可能導緻騎行時受力不均,引發扭傷。

三、使用場景與文獻記載

《醫宗金鑒·四肢部·環跳》中提到,因“踒墊挂镫”(坐墊問題或馬镫牽拉)可導緻“樞機錯努”,表現為青紫腫痛、行走困難。這一描述明确了該詞在傳統醫學中的具體應用。

四、關聯詞彙

總結來看,“踒墊”是結合動作、工具與損傷結果的複合詞,需結合古代騎射文化背景理解其具體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踒墊》的意思

《踒墊》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用來翹起或擡高腳部的東西,通常是指墊在腳底下、幫助擡高腳跟的東西。

拆分部首和筆畫

《踒墊》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部首分别是“足”和“土”,分别表示“腳”和“土地”的意思。根據筆畫數,第一個字“踒”有14畫,第二個字“墊”有9畫。

來源和繁體

《踒墊》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普遍的說法是上海話或南方方言。它在繁體字中一般寫作“踒墊”,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第一個字“踒”可以寫作“越”,表示腳踢揚起的樣子;第二個字“墊”可以寫作“墊”,表示擡高或墊起的意思。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不同主要是字形有所差異。

例句

1. 她在舞台上穿着高跟鞋,腳底下墊着踒墊,顯得更加優雅。

2. 運動員們在訓練時常常會使用踒墊來提高腳跟的高度,以改善運動姿勢。

3. 我在鞋子裡放了一塊踒墊,走路的時候覺得更加舒適。

組詞

襯墊、鞋墊、内墊、坐墊、手墊。

近義詞

鞋墊、内墊、坐墊。

反義詞

扁墊、平墊、落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