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聒不舍”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釋義
形容不顧他人是否願意聽,仍絮絮叨叨說個不停。其中“聒”指聲音吵鬧,“強聒”表示硬要唠叨,“不舍”即不停止。該詞多用于中性語境,強調說話者的過度表達。
出處與背景
源自《莊子·天下》:“上說下教,雖天下不取,強聒而不舍者也。” 原指古代學者積極宣揚主張的态度,後演變為帶有貶義的用法,如魯迅在《二心集》中曾引用此成語批評無效的勸說。
用法特點
近義詞與延伸
近義詞為“唠唠叨叨”,但“強聒不舍”更強調持續性和對方的抵觸情緒。例如,《搜狗百科》将其與“失言”對比,說明不合時宜的過度表達可能適得其反。
讀音與書寫
拼音為qiǎng guō bù shě(注:“聒”不讀guā),需注意“強”在此處為三聲,非常用讀音。
總結來看,該成語既可用于客觀描述持續表達的行為,也隱含對溝通方式不得當的批評,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情感色彩。
強聒不舍(qiáng cuāng bù shě)意為持續地聽到嘈雜的聲音而無法安寝。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弓和耳,總共有12畫。
“強聒不舍”這個詞來源于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中一首詩寫到:“十弦九百字,愁眉強聒不舍”,意為聽到了嘈雜的聲音後無法入睡。
根據台灣繁體字的寫法,強聒不舍中的“聒”字在繁體中寫作「聵」。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聒”字的本義是形容聲音嘈雜,有時候也用于形容人的困擾。
以下是關于“強聒不舍”這個詞的例句:
1. 昨晚我被強聒不舍的噪音吵醒了好幾次。
2. 他因為考試壓力大,整晚強聒不舍。
強聒不舍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和“失眠”這個詞語搭配使用,表示由于精神疲勞、焦慮或疾病等原因而無法入睡。
以下是一些與“強聒不舍”相關的組詞:
- 強烈(qiáng liè):非常明顯或劇烈。
- 聒噪(guō zào):聲音嘈雜刺耳。
- 舍不得(shě bù dé):舍棄不下;不忍分離。
以下是“強聒不舍”的反義詞:
- 安靜(ān jìng):沒有聲音或噪音。
- 靜寂(jìng jì):一片安靜,沒有聲音。
- 入睡(rù shuì):開始進入睡眠狀态。
總結一下,“強聒不舍”指的是持續聽到嘈雜的聲音而無法入睡的狀态,可以與“失眠”搭配使用,繁體寫法中的“聒”字為「聵」,古時候漢字寫法中指的是聲音嘈雜。組詞有強烈、聒噪、舍不得等,反義詞有安靜、靜寂、入睡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