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得以保全。《後漢書·李燮傳》:“先公正直,為 漢 忠臣,而遇朝廷傾亂, 梁冀 肆虐,今吾宗祀血食将絶。今弟幸而得濟,豈非天邪!”
(2).獲得救濟。《宋史·外戚傳中·向宗回》:“歲饑,發廪興力役,饑者得濟,而官舍帑廪一新。”
(3).指得到子女奉養。《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從來父母生兒也要得濟,生女也要得濟。” 海默 《從城裡來的姑娘》:“老太太對兒子不滿的主要原因,是覺得生兒養女不能得濟。”
(4).得以渡水。《南史·王懿傳》:“﹝ 懿 ﹞食畢欲行,而暴雨莫知津徑,有一白狼至前,仰天而號,號訖銜 仲德 衣,因度水, 仲德 隨後得濟。”
(5).有益;得利。《元典章·戶部八·市舶》:“市舶司的勾當哏是國家大得濟的勾當。”
(6).得以成功。 清 葉廷琯 《吹網錄·<文選>注引<墨子>罂聽之法》:“觀此知《墨子·備穴篇》文,即後世防禦地雷之法所自昉。 墨子 發其端, 馬敦 數百年後用之已得濟,亦見載籍之有益也。”
“得濟”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得以保全/成功
指在困境中保全自身或事情最終成功。例如《後漢書》記載李燮家族遭遇動亂後幸免于難,稱“今弟幸而得濟”。清代文獻也提到“防禦地雷之法”因借鑒前人經驗“用之已得濟”,強調成功應用。
獲得救濟
多指物質援助或社會救助。如《宋史》記載饑荒時官府“發廪興力役,饑者得濟”,體現赈災救濟的語境。
得到子女奉養
常見于口語,特指父母晚年得到子女照料。例如老北京俗語中“得濟”即指“病危時受兒女贍養”,如“沒想到得了小兒子的濟”。《兒女英雄傳》也提到“生兒生女都要得濟”。
得以渡水
古文獻中描述借助外力渡過水域,如《南史》記載暴雨中“白狼引路,仲德隨後得濟”。
有益/得利
元代文獻提到“市舶司的勾當是國家大得濟的勾當”,指對國家有利的事務。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後漢書》《宋史》等來源,或查閱方言研究資料。
得濟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獲得幫助或救濟。
拆分部首和筆畫:得字的部首為彳,筆畫數為11;濟字的部首為水,筆畫數為10。
來源:得濟一詞的來源于古代,用以描述一個人在困難時期得到他人的援助。
繁體:得濟在繁體字中寫作「得濟」。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得濟的寫法略有不同。得使用了「彳」的舊字形,并在下面加上了一個小點;濟則是以「水」的舊字形為基礎,上面加上了一個小口。
例句:他在遇到困難時得到了朋友的濟助。
組詞:救濟、予以濟助。
近義詞:援助、資助。
反義詞:遭受、困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