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火箸的意思、火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火箸的解釋

[tongs] 〈方〉∶火筷子

詳細解釋

同“ 火筯 ”。《新唐書·地理志一》:“ 邠州 新平郡 上貢剪刀、火箸、蓽豆。”《紅樓夢》第五十回:“ 湘雲 聽了,便拿了一支銅火箸擊着手爐。”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鼠狼》:“某心悸,取火箸擲而擊之,一人仆,餘驚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火箸”是一個漢語詞彙,從詞典角度解釋,它指代一種用于夾取火炭或燃料的工具,類似于火鉗或火筷子,常用于古代或傳統語境中處理爐火。以下從詞義、用法和相關背景進行詳細闡述。

一、基本定義

“火箸”由“火”和“箸”組成,“箸”在漢語中意為筷子,因此“火箸”字面意思是“用于火的筷子”。它特指一種金屬或木質工具,用于夾取燃燒中的炭塊或柴火,避免直接用手接觸高溫物體。這個詞多見于古籍或方言中,反映了中國傳統生活器具的智慧。例如,在描述古代廚房或取暖場景時,“火箸”常被提及,強調其功能性和安全性。

二、詳細詞義解析

三、權威參考來源

為提升解釋的權威性,參考了以下詞典資源:

通過以上解析,“火箸”不僅是一個實用工具詞彙,還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内涵,體現了漢語詞彙的精确性和曆史傳承性。

網絡擴展解釋

火箸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火箸(huǒ zhù)是方言中對"火筷子"的稱呼,指古代用來夾取火炭或撥動爐火的鐵制工具,通常成對使用,形似長筷。其名稱源自"箸"(筷子)與"火"的結合,因長期接觸炭火,前端常被燒得通紅。

二、曆史與文化背景

  1. 古代用途:最早見于唐代,《新唐書·地理志》記載邠州曾将火箸作為貢品,清代《紅樓夢》中也有湘雲用銅火箸擊打手爐的情節。
  2. 器具搭配:常與香爐、風爐等配套使用,如唐代銀制風爐配有火箸,用于茶道或焚香。

三、使用場景

四、典型例句

  1. 香爐旁需備箸瓶,專門盛放火箸、火鏟()。
  2. 唐代茶具組合包含火箸,用于茶碾搗碎茶餅()。

五、相關成語與文學

包含"箸"字的成語如借箸代籌(代出謀劃策)、象箸玉杯(形容奢侈),詩句如"對火浩歌敲火箸"()。

如需更多古籍例證或方言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闆上釘釘吧女暴陵步虛人財運亨通參商之虞超倫轶群陳言老套床下安床初唐大馬哈魚登建地格鬥筲之才恩接反水不收奮争挂鈎廣宴孤都觚木過細合眼華輝黃犀會報集餐幾棐玑衡急件精嚴酒官兩半嫠婦馬鲛滿散秣馬脂車磨損鳥聒蟠龍聘任乾岡竅要容積入伍入玄上調少不經事滲淫談辨投鞭頭昏眼花推而廣之托肺附晚英瓦甃縣購協佐喜封